EN
https://www.gov.cn/

白山市切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工作

2016-11-17 20:12 來源: 吉林省人民政府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以來,白山市立足打造“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完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計劃用五年時間,用最嚴厲的手段和措施,嚴厲打擊制售假劣食品藥品違法違規行為,實現無重大藥害和食物中毒事件,人民群眾對食品藥品安全滿意率和放心率達85%以上。構建食品藥品安全檢驗檢測、溯源監管、信息服務、信用披露四大平臺和完善食品藥品安全供應體系、責任體系、風險監測體系、監管網絡體系、應急體系和社會監督六大體系。成立了白山市食品藥品舉報中心,實現了24小時響應、全天候受理。共受理諮詢2324件,受理舉報239件,辦結率分別達到100%。籌建白山市食品檢驗檢測中心,已完成樓房置換工作。完成61個“五位一體”便民服務站建設,其中信息化便民服務站佔38%。目前,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9803人次,檢查(排查)食品藥品生産經營企業5210戶次,排查隱患885項,整改隱患878項,行政違法案件240余起,行政處罰百餘萬元。全市共破獲食品藥品犯罪案件40起,抓獲和處理犯罪嫌疑人44人。 

一是監管手段“科技化”。積極推進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通過為生産經營企業配發電子追溯軟體及專用終端機,實現進銷貨臺賬電子化,遠程監管信息化,確保食品藥品全鏈條“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蹤、責任可追究”。目前,全市電子可追溯簽約累計達到5000余戶,入網1768戶,運行1921戶,目前藥品生産、經營已全面實施電子監管。在大型商場、超市及街道、社區建成6個快檢中心,16個快檢室,66個便民服務站,累計快檢4萬多(批)次,為保障食藥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是監管責任“網格化”。為有效解決傳統食品安全監管模式責權不清、管理粗放、監督不力的弊端,根據“屬地管理”原則,參照安全生産模式,探索並推行了市、縣、鄉三級行政區域“挂圖式” 式監管,初步構建起屬地劃片、包乾負責、責任到人的監管責任網和群眾監督網,提升了精細化、規範化、科學化監管水平,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新路。

三是監管模式“立體化”。巧借各方力量,共構築食品藥品安全共治立體格局。部門聯動實現齊抓共管。組織食安辦、農委、公安、工商、環保、質監等部門組成“1+X”模式,紮實做好信息查詢、交流、傳遞及案件移送等工作,建立完善案件移送、立案監督、責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規定。累計開展聯合執法23次,查處違法違規案件10余起,移交司法4起,刑事處罰11人。公眾互動促進社會監督。一方面全面加強12331投訴舉報平臺的建設,確保投訴舉報通道24小時暢通,認真接聽群眾的投訴舉報,並及時處理、回復;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傳統媒體以及政務微博等新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藥品安全常識、假劣藥械的危害和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廣泛發動和正確引導公眾參與,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藥品監管的良好氛圍。

四是監管方式“常態化”。建立完善日常巡查、檢驗檢測、隱患排查、誠信評定等常態監管機制。以風險防控為目標,對監管對象進行風險評估,確定風險等級,加大高風險企業的檢查頻次。同時對監管執法人員進行行政風險防控,採用行政執法日誌、日記相配套的方式,規範執法人員行政行為,確保對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品種長效監管。加大了新版藥品GMP實施工作,強化了對已通過GSP認證經營企業監督抽查,對違法廣告、中藥製劑和疫苗産品加強了管理,實施藥品醫療器械“黑名單”管理制度,並與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日常監督挂鉤,嚴懲不良行為。今年以來,共出動執法人員4800人次,檢查(排查)食品藥品生産經營企業5210戶次,排查隱患885項,整改隱患878項,行政違法案件110余起,有效維護了市場秩序,保障了“公眾用藥安全有效”和“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