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還健康以應有的權重

2016-11-18 07:2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健康不是一切,但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無論單位還是個人,都應該還健康以應有的權重,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長期超負荷工作,今年8月被檢查出乳腺癌晚期,不到一個月就病逝了。在近日網上熱播的一段視頻中,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含淚講述了該校女講師徐如燕的事跡。“別等中青年幹部逝去再談關愛”,他的呼籲,引發了全社會對中青年骨幹健康狀況的關注。

“人生最華麗的年齡,一切剛剛開始,卻突然被病魔終結。”從因心源性猝死、倒在對口扶貧村的西安教育局45歲幹部趙博,到突發疾病猝然離世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39歲研究員趙永芳,近年來,中青年骨幹早逝的消息委實不少。人們不禁要問,在健康知識不斷普及、醫療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為何還會一再上演“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

誰都希望自己擁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精神狀態,在工作、生活兩個頻道間合乎自然地切換。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在一些人的價值排序中,健康往往一而再、再而三地讓位於其他選項:為了完成任務而夜以繼日地工作,為了在競爭中勝出而“五加二”“白加黑”地拼搏,為了亮麗業績而放棄節假日……如何走出“越疲憊,越努力”的循環,多給自己一點緩衝情緒、釋放壓力、改善體質的空間,值得中青年好好考慮,更需要管理者深思。

對待工作,我們當然要盡心盡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必須以犧牲健康為代價。上世紀80年代,習近平同志擔任河北省正定縣縣委書記。“當縣委書記時年輕想辦好事,老熬夜,經常是通宵達旦地幹,因而差不多一個月得大病一場”。後來他感覺到這樣不行,這麼幹也長不了,就調整心態,“內在有激情,但是還要從容不迫”。工作永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大搞“疲勞戰術”,其實是在透支後續投入産出的能力,最終只會導致身體不斷被掏空而難以復原。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就是對工作負責、對家人負責,千萬不能把健康當作可有可無的備選項,“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而從單位的角度來看,如果員工普遍處於“亞健康”狀態,就説明需要引入更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幫助員工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方式。要想“馬兒跑得快”,就得讓“馬兒吃夠草”。無論是嚴格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允許多次、分期休假,還是抓好定期全面體檢,想方設法提供健身場所,對員工的關愛,完全可以通過更人性化的管理來實現。畢竟,人才是最可寶貴的資源,真正關心員工,尤其是業務骨幹的身心健康,做好健康保障、管理與服務,才有可能進一步激發員工積極性創造性,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爆發力。

“健康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大樓的外墻上,鐫刻著這樣一行簡潔有力的文字。健康不是一切,但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我們景仰那些為了事業不計得失、忘我拼搏的人們,更希望他們能管理好身心健康,保持可持續的“擴大再生産”能力。時間需要管理優化,身體需要檢修保養,良好的工作方式需要養成。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真正把握好這一人生的“首要財富”,讓健康內化為一種生活習慣,通過工作獲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率先垂范改進作風,文山會海大大精簡,中央機關佔用法定休息日開會的事情也很少了,相信中央機關的幹部們是由衷高興和歡迎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健康與衛生大會上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無論單位還是個人,還健康以應有的權重,不吝于把時間和精力交給健康,“人人健康、全民健康;人人幸福,全民幸福”的美好願景才可能真正實現。(呂曉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