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製造孕育新動力

2016-11-18 07:4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生産效率、能源利用率提升,運營成本降低
中國製造孕育新動力

開欄的話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在當今格局下,必須促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作為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全面開啟了中國製造由大變強之路。一年多來,推進“中國製造2025”取得了哪些進展?地方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自今日起,本報開設“中國製造2025調研行”專欄,詳細介紹相關探索實踐。

1分鐘可以做什麼呢?在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的拉絲車間裏,直徑200毫米、長3米的預製棒經過拉絲塔,每分鐘可拉出3000米的光纖,速度全球第一。

發生在武漢長飛光纖車間裏的這一幕,離不開生産工藝和設備的智慧化改造。總裁莊丹説,車間的拉絲速度提高了38.9%,預製棒人均産量提高了15.3%,光纖人均産量提高了47.4%。

去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製造2025》。作為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一年多來,“中國製造2025”開始在神州大地紮根、發芽。

“中國製造2025”怎麼做?

化戰略規劃為年度計劃,變年度計劃為實際行動

“‘中國製造2025’是我國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的第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同志表示,相關部門為“中國製造2025”繪製的詳細實施圖譜,讓這一步走得又穩又好。

——“1+X”規劃體系保駕護航。“1”即規劃本身,所謂“X”是包括五大工程、質量品牌提升、發展服務型製造等11個配套的規劃、行動計劃、發展指南。目前,除了信息産業、新材料産業、製造業人才等指南正在報批,其他8個已陸續發佈並組織實施。

——戰略諮詢委員會繪製技術路線圖。工信部推動成立了國家製造強國戰略諮詢委員會,通過諮詢委員會發佈重點領域的技術創新路線圖、時間表。目前已發佈2015年版,提出了十大重點領域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目標和路徑。

——分省市指導、統籌協調。為了避免一哄而起,制訂了“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每個省根據本省的情況,確定三到五個製造業發展的優勢産業、優勢企業。

在長沙,聚焦工程機械和新材料領域;株洲,以軌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車3大動力産業為主導;武漢,立足國家存儲器基地和國家航天産業基地;宜昌,圍繞精細化工、食品生物醫藥、先進裝備製造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希望通過部和省一起合作,共同推動這些具有優勢的産業和企業加快發展,能夠在“中國製造2025”方面,取得突破。

示範項目效果初顯

項目改造後,企業生産效率平均提升38%、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1%

一年多來,寧波、珠江西岸、蘇南5市已完成試點示範城市創建方案的批復;2015年46個、2016年63個智慧製造試點項目已確定。“中國製造2025”,實踐正在進行時。

湖南紅太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智慧物流傳輸及倉儲系統、製造執行系統、智慧製造管控平臺等系統建設,實現了車間的數字化管控,産品不良品率降低30%,研製週期降低30%,能源利用率提高15%,生産效率提高了20%;

三一重工打造工程機械“雲端”數據平臺,接入了全球212549台工程機械,積累了1000多億條數據,實現了配件需求的精準預測,將易損件備件呆滯庫存降低40%以上;

美的集團武漢分公司通過對空調生産線進行自動化和信息化改造,將單條生産線的一次組裝合格率由97%提升至99.9%,減少倉儲面積46萬平方米,將供貨週期由24天降至9天。

“通過對46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實施一年後的前後對比調查顯示,企業生産效率平均提升38%、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9.5%、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1%、産品研製週期平均縮短35%,産品不良率平均降低27%。”苗圩説。

創新中心逐步落成

解決行業共性技術缺失問題,幫助科研成果渡過“死亡峽谷”

“創新作為下一步發展的第一驅動力,所有的工業企業只有通過不斷的創新才能提高競爭力,立於不敗之地。”苗圩説,然而,在推進創新驅動過程中,如何解決實驗室産品的産業化難題,渡過創新的“死亡峽谷”是個難題。

苗圩所説的“死亡峽谷”,就是既要解決從實驗室産品到生産産品的材料、工藝、設備問題,又要解決從單件到大規模生産的技術、成本問題的漫長過程。

“落實‘中國製造2025’,就是要通過創新中心建設,解決面向行業共性技術缺失的問題,來促進更多的科研成果最終轉化成現實的生産力。” 苗圩説。

據悉,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已經建成,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已經批復,工業機器人創新中心建設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到2020年,我國將建立15個左右國家級創新中心。

創新中心不僅身負創新重任,機構本身也飽含創新基因。

多方共建,擺脫國家依賴是創新中心建設的一大特點。比如,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由汽車工業協會牽頭,聯合汽車企業、電池企業、研究單位共同出資成立,而不單單依靠國家力量。

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實現自我“供血”,是創新中心建設的另一特點。創新中心設有董事會,由董事會聘請職業經理人直接負責中心管理;有別於以前的全額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研究中心需要到市場競爭中去尋找課題、尋找方向,通過研究,最終將技術變成收入。

“中國製造2025”的藍圖已經繪就,實踐已經開啟,但隱含的風險考驗著政府與企業的智慧:

——避免陷入新的路徑依賴。隨著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智慧製造技術逐漸被引入改造傳統生産線,對傳感技術、存儲技術提出了現實的挑戰。如何避免新一輪的進口依賴,真正掌握智慧製造時代的“大腦”與“神經”技術,一些技術難題亟待攻破。

——安全隱患須重視。隨著智慧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一個小小的病毒就可能帶來一系列的社會性影響。防護系統、殺毒系統、網絡社會安全秩序都需要逐步推進。“我們需要建立起一種防止惡意攻擊的制度,就像現實社會裏誠信是大家需要遵守的規則。在將來網絡社會裏,也要講誠信,才能夠把秩序維護好。”苗圩説。(記者 李心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