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環保投資堵漏才能增效

2016-11-19 07:29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政府錢花出去了,實施細節和後續監管也得緊緊跟上。對彌足珍貴的環保投資,既要選準投向,更要堵住漏洞,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打車進城,上車司機師傅就抱怨,為防治大氣污染,北京市投資給出租車免費更換三元(催化器),好多司機都拆下來賣掉了……”霧霾天裏,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在朋友圈裏的這段話,引發很多朋友的評論。有人一聲嘆息,有人表示憤怒,有人罵出租車司機太沒責任感。但筆者更想問一句:錢花了,誰來管理、評估後續的效果?對出現的問題,有關部門了解嗎?正在設法解決嗎?

大氣污染源解析清楚表明,機動車已經成為首都大氣污染最重要的來源,老舊車的排放更是佔比頗高,其排放的污染物可達普通車的幾十倍。北京目前出租車保有量約6.7萬輛,由於用車強度遠遠高於社會車輛,不少出租車雖然行駛年限不長,但車況很差,排放情況堪憂。最近,環保部華北環保督查中心派出督查組,對北京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開展專項督查,結果顯示,車齡10年以上車輛的超標率較高,運行里程超過30萬公里的出租車排放超標率達到80%至90%。由此可見,政府出資給出租車裝尾氣凈化裝置三元催化器是切中了要害,對首都霧霾防治的意義不小。

然而,正如所有投資一樣,不是錢花出去了,就一定能見到效果。“拆下三元催化器賣掉”反映了某些出租車司機缺乏責任感、唯利是圖,同時也折射出投資方案設計和實施後監管方面的不足,出現了“好事沒完全辦好”的尷尬。

環保投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大多不是投向不準確,而是缺乏有效的後續監管和評估機制。還以免費加裝三元催化器為例,如果能思量週全,防患未然,明確界定司機私拆賣錢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嚴懲尾氣超標現象,相信司機不敢輕易以身試法。

其實,在這方面,我們有過太多教訓。為改善水污染狀況,從“十五”開始,我國投入大量資金建污水處理廠,但“十五”期間化學需氧量總量減排指標依然未能完成,原因之一就是不少污水處理廠沒有發揮效益,成了曬太陽的擺設。為解決“垃圾圍城”問題,多個城市很早就開展垃圾分類推廣工作,建造密閉分類垃圾站,為小區配置專用的分類垃圾車、垃圾桶,設垃圾分類督導員,不少城市還免費給居民發放分類垃圾桶。可十幾年下來,大多數地方的垃圾照舊被胡亂混在一起,減量效果更是無從體現。雖然不能説這些投資都打了水漂,但“投入産出比”較低卻是不爭的事實。

最近幾年,環保越來越受重視,國家針對水、氣、土等的治污戰役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環保方面的投資力度也隨之顯著增大。環保投資,是還環境欠賬、改善環境質量的一個有效手段,同時,一些環保基礎性治理項目,大多還依靠財政支出,取之於民,造福於民,更該珍惜。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千方百計讓有限的環保投資發揮最大效益。既要選準投向,把錢花在刀刃上,更要堵住漏洞,不能讓寶貴的投資被浪費。

當始料不及的新問題出現後,有關地方、有關部門是不是該行動起來,亡羊補牢,拿出對資金投入負責、對環境質量負責的補救措施?(孫秀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