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江蘇:“富民思維”撬動發展杠桿

2016-11-20 07:46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以前農民把土地承包給別人種,一畝一年收300多元。土地流轉之後,一畝地的年收入達到700元。”在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谷裏街道親見社區黨總支書記朱家斌掰著手指向記者細説土地流轉的好處。他告訴記者,得益於政府鼓勵農民多渠道創收的政策支持,今年農民收入達到兩萬多元。最近,他們還辦起了家庭農場,讓農民的錢袋更快鼓起來。

曾經的江蘇,面對著一個尷尬的現象:經濟快速發展,百姓的腰包卻沒有太大變化,人均GDP與人均收入的比例處於“失調”狀態。有人把這種現象叫作“只長骨頭不長肉”。近年來,江蘇革新發展思維,提出“藏富於民”的發展思路,並試圖以此撬動發展的杠桿。

走進宜興市萬石鎮後洪村,“悠悠後洪芹,濃濃田園情”的巨幅宣傳牌吸人眼球。連片種植的水芹田邊,來自上海、蘇州等地的商販們正在收購裝車,人來車往十分熱鬧。2006年初,該村幹部湊了28萬元,承包了村裏的60畝荒地,開始建設水芹基地,帶領農民走上了一條發展特色農業的致富路。如今,後洪村水芹種植面積已達1500畝,並帶動周邊地區農民種植水芹2000多畝,畝均效益達到1萬多元,成了遠近聞名的“水芹村”,村民也走上了致富道路。

“水芹村”是江蘇藏富於民的一個縮影。11月18日,中國共産黨江蘇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在南京舉行。此次大會上,“富民”成了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報告中的關鍵詞,也是代表們熱議的話題。過去五年間,江蘇將近八成公共財政支出投入民生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清醒地認識到,百姓的活力是經濟的潛力,只有百姓富足,社會的發展才能更進一步。“十三五”期間,江蘇將繼續釋放民間財富活力,尤其注重幫扶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確保小康路上一戶不落。

在政府為民致富的同時,百姓也為經濟發展貢獻著力量。今年36歲的謝晴容已是蘇州一家文化創意公司的老總。她説,公司剛起步時一無資金、二無團隊,管理也是傳統家庭作坊式的模式。最艱難的時候,蘇州市政府伸出援手,主動上門幫助他們申請了文化産業類和創新類相關資金,解了燃眉之急。在政府支持下,謝晴容組建並帶領團隊從産品研發、品牌建設到市場推廣等環節不斷探索,至今共獲得專利23項、著作權60項,創造了上百個就業崗位。“下一步我想成立一個針對大學生群體的文化創意培訓班,無償地將經驗與技術教授給有創業夢的年輕人,也算是我回報社會的一種方式。”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廣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質量,這是江蘇人的一致共識。“聚焦富民,民心所盼。這是我們最應幹、能夠幹、必須幹好的事情,也是我們今後五年要打贏的主攻仗。”李強説。(記者 鄭晉鳴 通訊員 龍謦澤)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