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乳業邁向國際化

2016-11-24 10:35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年,隨著全球經濟分化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全球乳業産業鏈上的優質資源將加速流動、整合,中國本土乳業的“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國際乳業合作令人期待。中國乳業的國際化之路應該怎麼走?在日前由新華社《財經國家週刊》、瞭望智庫牽頭主辦的研討會上,來自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企業的代表圍繞相關話題展開了探討。

“走出去”與“引進來”同步

近年來,中國乳業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一方面表現為中國乳品企業海外投資力度加大,先後有多個乳品企業走出了國門,包括伊利、蒙牛、光明、飛鶴、貝因美、輝山等一批大企業參與國際合作。另一方面國外資本和國際乳業巨頭大量進入中國,紛紛同本土乳企展開各種合作,搶灘中國市場。

對此,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當前中國乳業的發展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差距,因此必須積極走出去,利用國外品牌和先進技術縮小競爭差距,從而培養出一批富有競爭力的品牌。

據原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介紹,中國乳業的實力已經大大增強,生産規模進一步增大,政府監管更加科學、規範,市場環境也在不斷改善,“現在乳製品行業的發展是健康、積極向上的”。但同時,企業成本增加,存在結構性過剩,消費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復,仍需要進一步完善。

對於本土乳企而言,要儘快推動技術進步、品牌國際化、降低成本,與國外産品在國內市場面對面競爭,在國際市場建立奶源基地,並由此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國內外乳企競合機制。

作為中國乳業“走出去”的典型代表,蒙牛乳業副總裁翟嵋介紹,近年來,中國乳業一直在壓力中求發展。從全球經濟分化發展趨勢看,中國引領著新興經濟體,“一帶一路”建設也架起了中國與世界、現在與未來的橋梁,這些都是中國乳業乘風破浪、突破困境的機遇。

“中國乳企要突破瓶頸,國際化合作是一個比較好的路徑”。在飛鶴乳業副總裁盧光看來,在乳製品“十三五”規劃中,政府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但國際化不僅僅是“走出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進來”也是一種重要手段。

據盧光介紹,飛鶴很早就意識到,嬰幼兒奶粉的單品高毛利時代已經過去,積極同國外研發機構合作,消化吸收國際最前沿、最先進理念技術,是中國乳企突破現狀,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先機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民族乳業快速發展的不二法門。

不過,在本土奶粉企業紛紛出海建廠、尋找全球供應資源之時,輝山反其道而行,吸引了全球五大乳製品公司之一、擁有140多年曆史、年銷售收入100多億歐元的荷蘭皇家菲仕蘭投資輝山。“菲仕蘭和輝山的合資公司可謂中荷乳業合作的一大成果”,據輝山乳業副總裁王欣宇介紹,後續輝山乳業推出的新品牌將獨立於菲仕蘭現有品牌美素佳兒以及輝山旗下輝山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在生産方面,輝山乳業負責供應奶源,菲仕蘭提供技術、生産以及銷售支持,預計在今年年底上市。

國際化仍面臨多重挑戰

不過,中國乳企國際化的道路依然面臨多重挑戰。在中國乳業直面世界乳業競爭的同時,如何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乳製品?中國乳業“走出去”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世界奶源?一系列問題亟需各方靜下心來仔細研究。

“近年以來,中國乳業一直在壓力中求發展”。翟嵋表示,現在,我們面臨著三重困境。一是全球奶業遭遇第三波世界性寒流,國內市場也受到波及;二是受到國外乳品品牌的衝擊,尤其是奶粉板塊;三是國民對國內乳品品牌消費信心恢復緩慢,這也是中國乳業的一塊心病。

對此,工信部消費品司司長高延敏表示,當前中國乳企發展仍然處於比較艱難的時期,目前中國乳企“走出去”的前景可以説是“挑戰不小”。

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一司司長張靖也表示,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實際上就是國際競爭的縮影,乳企在國內其實早就參與了國際競爭,目前國內乳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對企業的監管也越來越嚴格。

在盧光看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際合作與競爭是一個行業必須直面的一把雙刃劍,我國乳業的轉型升級之路,與這把劍用得好壞密不可分。

農業部資深乳業分析師陳渝則認為,今天的乳企“走出去”已經不只是基於品牌、原料等因素的考量,“想要在全球範圍內成為一個真正的跨國企業,必須要積極‘走出去’,搭建一個新的競爭生態圈,積極步入國際競爭2.0時代”。

儘管中國乳企需要不斷加強國際化水準,但也不可以盲目“走出去”,而是應該做到“走出去”和“引進來”的科學平衡。對此,朱宏任強調,中國乳企在國際化的過程中,也要關注産業鏈最前端的奶農,要做好平衡,適當關注他們的利益,“走出去”的乳企既要學習先進技術,也需要注重企業管理、能力、合規等方面的建設。

“中國乳企的國際化發展進程不能過快,必須以本國奶源和産業安全為基礎,也不能以犧牲本國産業健康發展來發展國際化。”宋亮建議國家層面應加快産品標準的修訂和完善,推動産業工業化升級,進一步加強科學監管體系,推動中國市場與國外市場更有效地融合。(記者 吳佳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