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石頭唱歌 讓夢想開花——台灣“80後”夫妻平潭創業記

2016-11-25 10:2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福州11月25日電(記者 尚昊 許雪毅)“平潭島,光長石頭不長草。”石頭曾是福建平潭落後的象徵,但在一對台灣“80後”夫妻的帶動下,它們卻煥發出新的生命。

2015年6月,來自台灣嘉義的林智遠和許琳宜夫妻二人來到平潭創業,入駐台灣免稅品市場阿里山館,經營家鄉的茶葉、手工品等特産。彼時,夫妻倆未曾想到,有一天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會與平潭的石頭聯絡在一起。

平潭位於福建省東部海域,是由100多個島嶼和近千個岩礁組成的“千礁島縣”。自古以來,島民們就地取材,利用島上豐富的石材建造房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石頭厝建築群。

一次偶然機會,林智遠和許琳宜來到位於平潭東北隅的北港村。一座座石頭厝猶如一座座記錄海島生活和歷史的博物館,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同樣令他們印象深刻的還有村子的寂寥——在這個漁村中,大多數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守的僅有一些老人、婦女和兒童。

“我們有了共同的想法,希望能在這裡有所作為。”許琳宜説。

之後,夫妻倆經常來到北港村,心中模糊的想法逐漸清晰起來——借鑒台灣在民宿開發上的成功經驗,讓古老的村落獲得新生。

夫妻倆所在的平潭台灣創業園,幫助他們把夢想照進現實。平潭是大陸距離台灣本島最近的地方,2015年8月平潭台灣創業園正式開園,力圖為兩岸青年搭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創業平臺。夫妻倆在園裏註冊了項目,租下北港村5棟石頭厝,將平潭特色與台灣元素結合起來,與幾位來自台灣的年輕人一起,開始了古老石頭厝的設計、施工和裝修。

村裏小學老舊的桌椅、灘塗上廢棄的漁網、海水退潮時遺留的漂流木……一項項創意被裝進這些石頭厝之中。“我們希望多多利用平潭當地的資源,讓人們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平潭,尋找古老村落新的可能性。”林智遠説。

北港村附近山上盛産火成岩,這種石頭久經風吹日曬,敲打可發出不同的聲音。一些年輕人上山收集石頭,竟可敲打出一首首樂曲。

在諸多思想火花碰撞之後,夫妻二人漸漸將自己的項目朝“藝術聚落”這個方向定位。經過近半年籌備,一個集民宿、文創、料理等元素于一體的藝術聚落“石頭會唱歌”在今年夏天誕生了,帶給當地村民不小的驚喜。

走進北港村,懷抱村莊的海灣帶來開闊的視野,“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就在村口:林智遠敲打著幾塊密度與厚度不同的石頭,一首簡單的樂曲從錘頭上流出;幾位揹包客坐在咖啡廳裏,品嘗著“臺味”點心;一對新人以石頭厝為背景,在單反相機的“咔嚓”聲中留下一生難忘的瞬間;幾個年輕人在手工體驗坊中,完成一件件精緻的手工染布作品……

令夫妻二人欣慰的是,“石頭會唱歌”還成了兩岸文創交流平臺,不少台灣藝術家來此尋求靈感,進行交流創作,大陸游客也紛紛來此體驗台灣文創的精緻與活力。

在林智遠的帶動下,北港村目前已被定位為兩岸文創村,成為平潭台灣創業園的孵化器和實踐基地,更多的兩岸青年文創團隊正加入進來,為這個古老的村落帶來新的活力。

作為國臺辦掛牌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平潭台灣創業園正成為兩岸青年的“創夢空間”。截至今年10月,平潭台灣創業園等創業創新基地已合計簽約入駐企業近500家,其中台灣青年佔半數以上。

“台灣的市場已相對飽和,相比較而言,大陸才是更好的選擇。”許琳宜説,“我很喜歡平潭,所以把婆婆和小姑也帶到這裡。這裡不僅有事業,也有自己的愛好和慢節奏的生活。”

而今,在“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除了林智遠和許琳宜這對“夫妻檔”外,還聚集了其他9位來自兩岸的年輕人,他們在依山傍海的石頭厝裏,一起為古老村落的“推陳出新”打拼。可以預見,伴隨著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方案塵埃落定,更多人將來到平潭傾聽石頭美妙的歌聲。

“只要你願意,石頭也能譜出全新的生命樂曲。”林智遠説,“我們希望用藝術和民宿的概念,讓平潭的石頭有新生命,讓更多的夢想開花。”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