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公安部公佈6起打擊整治打孔盜油違法犯罪典型案例

2016-11-26 07:1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 近日,公安部公佈6起打擊整治打孔盜油違法犯罪典型案例。

案例一:河北摧毀“郝氏家族犯罪集團”

2013年以來,衡水市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組織打擊饒陽縣“郝氏家族犯罪集團”,其中該集團參與打孔盜油犯罪的成員有70余人。目前,公安機關已摧毀這一集團。王某作為該集團唯一掌握打孔技術的核心人員,於今年3月被公安機關抓獲。據王某供述,2011年至2012年間在中石化公司河石輸油管線饒陽段打孔盜油25起,夥同“郝氏家族犯罪集團”累計盜竊原油4000余噸;2013年至2015年間在滄州市獻縣陌南鎮中石油華北油田採油三廠楚任輸油管線打孔盜油8起,夥同他人盜竊原油50余噸。王某的抓獲對查明“郝氏家族犯罪集團”打孔盜油犯罪事實,形成該團夥犯罪完整證據鏈,起到了關鍵性的支撐作用。

案例二:河北冀中打掉一個“老鼠搬倉”式打孔盜油犯罪團夥

2013年4月,河北省冀中公安局在巡邏中截獲1台非法販運原油車輛,經偵查發現沈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但沈某十分狡猾,取證難度大,先後兩次抓獲均因證據不足未能依法處理。三年來,冀中公安局始終盯住該案不放,特別是在今年公安部組織開展打擊打孔盜油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中,冀中公安局成立了專案組,對該案展開強力攻堅。今年3月16日以來,專案組集中行動、分頭出擊,先後將以沈某為首的9名團夥成員抓獲歸案。經查,2013年至2016年,以沈某為首的打孔盜油犯罪團夥,在河北省河間市華北油田採油三廠周邊,採用小眼慢流、“老鼠搬倉”方式多次實施打孔盜油,本地作案、本地銷贓、手段隱蔽,長期危害油區治安。

案例三:河南新鄉破獲三起打孔盜油案

今年3月30日、6月24日、7月28日,河南省新鄉市中洛輸油管道、湯鄭成品油管道先後發生三起原油被盜案,造成原油損失約1300萬元。新鄉市公安局抽調精幹力量,組成工作專班,對三起案件展開攻堅。市局建立了涉油案件快速反應機制,治安、刑偵、技偵、交警以及輸油企業、保安公司等多部門協同作戰,做到快速排查、快速封堵、快速抓捕。新鄉公安機關還深入研究三起涉油案件的作案特點、犯罪心理、盜銷途徑、團夥組成等,進一步總結完善打擊涉油案件技戰法,將三起輸油管道原油被盜案全部成功偵破,實現了轄區“打孔盜油”案件“發一破一”的工作目標,共打掉三個打孔盜油犯罪團夥,抓獲嫌疑人11人。

案例四:陜西破獲定邊“5·17”打孔盜油案

2016年5月17日,位於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的中石油長(長慶油田)呼(呼和浩特)輸油管道發生一起打孔盜油案件,導致大量原油泄漏並污染農田。目前,經陜甘兩省公安機關通力協作,案件告破,抓獲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並帶破2起打孔盜油積案。經初步查明,“5·17”案件犯罪團夥籌措6萬元作案經費,形成了“股份制”結夥,銷贓後擬按股分贓。該團夥成員分工明確,租賃儲油地點、挖坑、焊接、打孔以及銷贓等環節均由專人負責,以地緣關係為紐帶交叉結夥、實施打孔盜油犯罪。

案例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破獲“8·23”打孔盜油案

2016年8月23日,位於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十二師頭屯河農場附近的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輸油管道發生一起打孔盜油案。現場查扣一輛車牌號碼為新G56670的罐車,車內儲存原油43余噸,罐車西側路基下方有根管子連接至罐車內,閥門處於關閉狀態。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公安局迅速形成專案組,組織案件偵破。通過分析,專案組發現今年6月25日、6月27日、8月23日,作案車輛均出現在案發現場,犯罪嫌疑人連續作案3起。為進一步擴展線索來源,專案組通過技術手段篩選出武某、張某、丁某有重大嫌疑並立即進行上網追逃。2016年9月13日,河南、新疆兩路抓捕組同時行動,將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經查明,3名犯罪嫌疑人曾先後30余次在頭屯河農場附近輸油管道通過打孔盜竊原油,共計1200余噸。

案例六:山東東營破獲“7.09”打孔盜油案

2015年7月9日,山東省東營市公安局接到舉報稱,東營市墾利區郝家鎮有一犯罪團夥長期在輸油管線上打孔盜油。東營市公安局高度重視,立即指派精幹力量調查核實。經過初步調查發現,該案涉案價值大、參與人員多,為一個組織嚴密的團夥盜油案件,東營市公安局確定了專案長線經營的工作思路,他們打破傳統涉油案件偵破流程,通過技術手段掌握盜油團夥的作案規律。2015年9月1日,東營市公安局組織200余名警力集中收網,成功打掉了以王某、張某為首的打孔盜油團夥,刑事拘留25人,扣押涉案車輛16台、原油14.1噸,涉案價值1300余萬元,成為東營建市以來破獲的涉案價值最大的涉油案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