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天津:公立醫院年內取消藥品加成

2016-11-26 10:45 來源: 天津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本市醫改方案明確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七項重點任務
公立醫院年內取消藥品加成

2017年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覆蓋率達到60%以上;在全市推開區域醫聯體建設,在各區醫聯體中依託三級醫院建成一批區域會診中心;實現40%的糖尿病、高血壓試點病種患者到基層就診。

2020年

實現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3名以上全科醫生,力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實現全覆蓋。

差別化報銷

實行差別化醫保報銷政策,適當提高一級醫院門診報銷比例,同步降低二、三級醫院門診報銷比例,對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上級醫院轉診的患者給予優惠,適當提高報銷比例。

取消加成

今年年內,取消全市公立醫院藥品全部加成,同時降低大型醫用檢查設備收費,2017年取消耗材加成。到2017年,公立醫院藥佔比總體降至30%(不含中藥飲片)。

數據共享

建立全市統一的電子病歷和住院病案首頁,整合各類數據,推動大健康數據協同共享。

雙卡合一

加快實施居民健康卡與社會保障卡“雙卡合一”,實現醫療健康“一卡通”。

本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方案已經確定,明確了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中的七項重點任務,通過推動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到2020年使本市全面建立與高質量小康社會相匹配的全民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全民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以強基層為重點

建立分級診療制度

到2020年,實現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3名以上全科醫生。組建由社區護士、公共衛生醫師等構成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力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實現全覆蓋。2017年,在全市推開區域醫聯體建設,在各區醫聯體中依託三級醫院建成一批區域會診中心,推進遠程醫療服務,實現醫聯體內檢驗結果互認;探索實施醫聯體內醫保基金打包付費方式改革。到2017年,實現40%的糖尿病、高血壓試點病種患者到基層就診。實行差別化醫保報銷政策,適當提高一級醫院門診報銷比例,同步降低二、三級醫院門診報銷比例,對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上級醫院轉診的患者給予優惠,適當提高報銷比例。

以建機制為重點

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落實公立醫院運營管理自主權,推行院長職業化管理和總會計師制度,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率先在醫大總醫院、市第二醫院開展綜合改革試點。今年年內,取消全市公立醫院藥品全部加成,同時降低大型醫用檢查設備收費,2017年取消耗材加成。二級以上醫院建立藥品使用動態監測和超長使用預警系統,加強對藥品、高值醫用耗材和衛生材料等的使用監控;到2017年,公立醫院藥佔比總體降至30%(不含中藥飲片)。

以保基本為重點

完善全民醫保體系

探索整合職工和居民醫保制度;探索個人繳費與居民收入、財政補貼與經濟增長相協調的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穩步提高居民醫保住院待遇水平;實行墊付醫療費用聯網刷卡延時結算。推進總額管理、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等相結合的複合型付費方式改革;結合門診實行按人頭付費,優先選擇糖尿病、血友病等醫療負擔重的門診特殊病、慢性病開展試點,逐步擴大病種和醫療機構範圍向全市推廣。

以降低成本為重點

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通過競價、議價、詢價等多種手段,開展藥品和耗材集中採購,實現供需雙方直接交易,降低藥品和耗材採購價格。推行從生産企業到流通企業、從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各開一次發票的“兩票制”,探索醫療機構與生産企業直接結算藥品和耗材貨款、生産企業與配送企業結算配送費用的“一票制”,減少藥品流通環節。

以全行業為重點

完善綜合監管體系

建立並完善多部門參與的聯合執法機制,杜絕“大檢查”“大藥方”等過度醫療行為,打擊欺詐騙保等違法行為,查處藥品耗材購銷領域商業賄賂行為。建立社會監督員制度,建立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評價機制。

以均等化為重點

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加強兒童、孕産婦系統保健和三級預防措施,有效監測和干預影響婦女兒童健康的重點問題;全面完成市、區兩級疾控機構標準化建設,做好艾滋病、肺結核等重大傳染病、重點地方病防治;規範設置市、區兩級精神衛生中心,建立覆蓋全市的精神衛生防治網絡。

以信息化為重點

建設智慧醫療

構建全市醫療、醫保、醫藥“三醫一體化”的大健康信息共享平臺,實現醫療、醫保、醫藥等網絡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建立全市統一的電子病歷和住院病案首頁;整合居民、用人單位、醫療服務機構、醫師藥師、藥品、耗材、價格、檢查檢測結果、電子病歷、健康檔案等各類數據,推動大健康數據協同共享。加快實施居民健康卡與社會保障卡“雙卡合一”,實現醫療健康“一卡通”。(記者 徐楊)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