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負重”改革迎來新生機——黑龍江新一輪國企改革週年掃描

2016-11-27 19:3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哈爾濱11月27日電(記者 陳國軍、李建平、梁冬)這是一場決心打贏的戰役。身處“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期的黑龍江省,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不等不靠、迎難而上、負重前行,破體制機制、化歷史包袱、探振興新路……國企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黑土地向縱深突進。

“深水”突圍:“刀刃向內”破體制機制束縛

11月的“煤城”雞西,冰天雪地。天剛亮,東山19號樓一家刀削麵館已燃起熊熊爐火,隨著牛肉與調料入鍋,一股鮮香瀰漫開來。

店主馬海波曾是龍煤集團雞西礦業公司正陽礦生活服務公司項目部主任。今年初,他響應轉崗分流號召,選擇自主創業,如今小店每月近8000元收入是他從前月收入的兩倍。馬海波只是龍煤3.8萬名分流職工中的普通一員。

作為東北最大煤炭企業、黑龍江省屬最大國企,龍煤集團至今累計為國家生産煤炭32億噸。2012年以來煤炭價格走低,企業陷入困境,機構臃腫、管理滯後等“病症”開始暴露。

龍煤攻堅,時不我待!在國家去産能政策措施未到位,全省經濟增長趨緩、財政收入緊張情況下,黑龍江吹響了龍煤改革“進軍號”。

“為推進龍煤改革,省政府去年以來召開大小會議不下20次,材料摞起來有一尺高,現在只能説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黑龍江省政府一位幹部説。

集團領導班子精簡5人,總部機關部室和管理人員精簡78%和59%,商品煤單位成本同比減幅47.1%,非經營性資産打包出售21.5億元,3.8萬人年底前分流安置……這是龍煤改革的“年終清單”。

黑龍江省下決心迎難而上,全面推進以龍煤、農墾、森工為重點的國企改革,著重破解體制機制束縛。

漸入改革深水區的央企也在“負重”求變。中國一重瞄準選人用人頑疾,對公司副總裁、直屬單位正副總經理等職位市場化選聘,有近46%的人員競聘失敗,沒能“坐下來”。哈爾濱鍋爐廠打破僵化薪酬制度,不講職務講貢獻,讓科技人才在重要崗位賺高薪。

紅利在改革的潛移默化中釋放。前十個月,黑龍江省國資委出資企業同比減虧56.1%。哈電、一重、龍煤等重點國企出現積極態勢。

“瘦身”減負:打響改革與穩定雙贏之戰

作為我國“一五”“二五”時期重點佈局的老工業基地,黑龍江不少國企和家屬區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供水供電供熱和物業“三供一業”設施老化,一些職工吃“定點水”“污染水”,住“通風樓”“冷屋子”,而企業還要支付鉅額補貼維護費用。

不僅如此,國企還要承擔廠辦大集體、離退休人員管理、電視臺……曾有人這樣形容國企的“歷史包袱”:如同讓一個人背著包袱、抱著孩子、穿著棉襖,跳進海裏游泳。

面對令人頭痛的包袱,黑龍江省不因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看準的事、定下來的事、早幹晚幹都要幹的事,就要快幹。

為幫企業減負,黑龍江早在2012年就在全國率先開展央企分離移交“三供一業”工作。目前,駐黑龍江的51戶央企有185個“三供一業”項目被分離移交,省屬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基本完成。僅龍煤集團移交後,就減少4181人,每年減虧3.75億元。

瘦身健體不僅讓企業活力大增,也讓職工生活變得安逸。這個冬天,哈電集團職工王興國家裏做飯也不用“深井水”了,孩子喝著磨盤山水庫的純凈水直説甜。東安集團職工李建國家裏供電入戶額定電容量提高到4KW/戶,可以多個家電一起用了。

與“三供一業”相比,國企廠辦大集體的包袱似乎更加沉重。僅黑龍江省內參加改革的央企廠辦大集體就達670戶,涉及在冊職工約8萬人。作為全國唯一在全省範圍內全面啟動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的省份,黑龍江不僅發放經濟補償金,還妥善接續養老保險關係,解決了職工後顧之憂。

中國一重董事長劉明忠説,在地方黨委、政府和國資委系統幫助下,一重在央企中率先完成“三供一業”剝離和廠辦大集體改革,使公司放下了沉重歷史包袱,成為實現整體上市的中央企業。

創新“破門”:鑄就內生活力的“發動機”

在體制機制破冰、歷史包袱破題的同時,黑龍江央地國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在骨幹國企引領下,全省“老支柱”産業加快改造創新,“新優勢”産業力求高端站位,新經濟和新動能不斷涌現。

——搭乘“一帶一路”,加速“走出去”。

在遙遠的中美洲,一座投資20多億美元的水電站——辛克雷電站近日全面建成。“這座厄瓜多爾總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全部由哈電集團自主研發製造。”哈電集團營銷總監張海權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在電站裝備産能過剩背景下,哈電集團將舊存量轉化為新增量,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先行者。僅哈電集團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就達近80億元,為全年計劃的123%。

——從“傻大黑”到“高精尖”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齊二機床公司近日收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賀信,感謝企業生産的環縫總裝焊接系統為“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作出突出貢獻。

有著60多年曆史、曾産生聞名全國的馬恒昌小組的老牌國企並沒有停止創新步伐。近年來,齊二機床公司通過深化改革、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産品檔次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為我國國防工業等提供了強大技術和裝備保障。

——培植新興産業,激發新動能。

在高污染封閉空間內,一台機器人自如地為打磨過的陶瓷製品噴塗顏色;在食客眾多的“餐廳”內,忙前忙後的機器人服務員臉上永遠挂著笑意……這些都是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的傑作。

通過近兩年快速發展,目前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業務已涉及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智慧雲機器人等多個領域,申請專利百餘項,吸引人才1200多人,逐漸成為國內機器人製造業的翹楚。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