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雙創”:讓福建三明企業煥發新活力

2016-11-28 16:2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福州11月28日電(記者 林超)因為父親頸椎不好,90後張怡婷有了生産特殊材質枕頭的願望。但在創業初期,資金、經驗、人才缺乏,讓她的這個“小目標”似乎遙不可及。

三明市科技局得知後,邀請張怡婷入駐紡織創新創業園,不僅為她提供場地、對接市場,而且聯絡到4家大型紡織企業為她提供技術幫扶。

兩年後,張怡婷成功生産出夢想的枕頭,而且公司業務不斷擴大。如今已擁有20多項床墊、坐墊、汽車內飾品的國家專利。

張怡婷説:“如果沒有政府幫扶創業政策,我的夢想不可能實現。”

據了解,去年以來,三明市制定出臺了20多個“雙創”扶持政策,各級投入“雙創”資金5.6億元,建成各類眾創空間、孵化器、“雙創”基地48個,孵化科技企業和團隊近400家,幫助許多人實現了夢想。

在三明市“興農谷”眾創空間,三明農科院院長許旭明指著一籃子不起眼的黃色辣椒告訴記者,這是明椒7號,辣度是朝天椒的十幾倍,所提取的辣椒鹼用於航空塗料、催淚瓦斯等。

許旭明告訴記者,福建辣椒遠近聞名,但原有品種個頭小、辣度低,難以滿足大規模生産需要。通過“興農谷”眾創空間搭建的平臺,農科院和企業實現了産需對接,研發了這款貼近市場需求的辣椒。

據介紹,一年多來,三明市引進了機科院、藥工總院等數家“國字號”的科研院所的分支機構,更多科研成果有望借“雙創”平臺落地。

“通過眾創空間平臺,一方面,科研院所的現有科研成果能夠在企業實現轉化,把資源變為資産;另一方面,科研的方向與課題更多地來自基層,研發的成果更接地氣。”

許旭明説,“科研院所+眾創空間”的模式,改變了原先科研成果和市場需求脫節的局面,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記者在三鋼集團團委創建的“青年創客服務中心”裏看到王榕時,他正在和同事討論信息技術服務和智慧化工程問題。一年前,他還是三鋼公司科技開發處的一名職員,如今,他成為了“創客”,在三個月內簽約十多個項目,金額超過1000萬元。

三鋼集團團委書記郭坤鋒説,三鋼集團積極探索如何打破制度桎梏,激發內生創新活力。今年,借三明市推進“雙創”工作契機,三鋼集團創辦了青年創客服務中心,同時將一些部門職能和人員劃撥出去,成立獨立公司,在青年創客服務中心大展拳腳,三鋼集團為他們提供客戶、法律、人力資源、審計等方面的協助。

福建三明是非資源型老工業基地,新常態下很多傳統企業遭遇轉型困境。但不少企業通過“雙創”進行體制創新、資源整合和轉型升級,從而煥發新活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