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安徽:優化創新生態,進軍“創新之都”

2016-11-29 10:38 來源: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圖為正在裝配的江淮新能源乘用車。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楊竹 攝

  萬億元級的“大蛋糕”,是為有創意的頭腦準備的。

  在江淮汽車公司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研發團隊正在與相關領域專家攜手合作,共同研究將電動汽車鋰電池電解液由液態變為固態並順利實現裝車,使電動汽車的電池續航里程更長、充電效率更高、安全性更有保障,進而在新能源汽車這一正在成長中的萬億元級大市場中搶佔先機。

  液態變固態能搶佔大市場,液態變成氣態,也能擁抱更加豐厚的産業成長機會。在合肥巢湖經開區,中科合肥微小型燃氣輪機公司的專家們將航空煤油汽化後,驅動燃氣輪機以每分鐘6萬轉的速度輸出100千瓦的功率,可以驅動直升機負載600公斤貨物以200公里時速飛行,駛入2萬億元的巨大市場。

  省第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把制度創新作為根本保障,統籌推進科技創新、産業創新、企業創新、産品創新、市場創新,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性發展。

  “當前,我們正在積極貫徹落實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市,到2020年,基本建成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全國性産業創新中心。到2030年,成為全球知名的創新之都。 ”合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韓冰説。

  “我們提倡‘帶土移植’,讓技術精英帶著核心技術紮根企業,這能夠讓技術成長為産業的參天大樹,最終還可以回報‘苗圃’”

  ——強化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及産業化銜接,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

  “坐在我們這個指揮大廳裏,就能聽到幾十公里外地下管網漏水時的水滴聲。 ”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助理梁光華説,供水管網滲漏不僅會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更會沖刷地基,導致地面沉陷,直接威脅市民的生命安全。通過將一種智慧監測球植入供水管網中,該院的監測指揮中心就能隨著智慧球在水管中的來回流動,及時、準確地檢測出每一處管網滲漏點。

  水環境安全監測與污染預警溯源,也是該院的重要技術成果。 “就像每個人的指紋不同,每個企業排污的污染都有不同的特徵,我們可以依據這一特徵,查出排放污水的企業。 ”梁光華説。

  合肥經開區管委會科技局鄒春森處長介紹,這些技術專利正在上升為城市公共安全監測與治理的標準和方案,最終將推廣到全國乃至國際市場。

  省第十次黨代會在部署加快建設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時強調:“強化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及産業化銜接,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 ”

  這正是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致力探索的模式和路徑。位於合肥經開區南艷湖畔的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是省政府與清華大學戰略合作的重要成果,旨在依託清華大學的技術、人才優勢,構建從基礎理論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完善體系,打造國際一流的公共安全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基地。

  “我們提倡‘帶土移植’,讓技術精英帶著核心技術紮根企業,不僅能讓技術成長為産業的參天大樹,最終還可以回報‘苗圃’,增強研究院所實力,形成良性循環。 ”梁光華説。

  “我們的目標是在3年至5年內,從該院孵化出30家至50家企業,把公共安全産業打造成百億元級甚至千億元級的大産業。”鄒春森介紹,目前,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已經與合肥市聯合組建企業化的成果轉化平臺,一些技術成果已經成立項目部,進行産業化前期運作,進入成果轉化的加速階段。

  目前,合肥社會研發投入佔生産總值比重為3.1%,“到2020年將提高到3.5%,達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目前的水平。”韓冰説。暢通通道,完善“研發—中試—産業化”創新鏈條,合肥市積極探索委託研發、共建實體、科研院所轉制、建立技術中心等模式。今年前10月,該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00.3億元,同比增長57.2%。

  向下延伸通道,向上激活源頭,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成果進行轉化,進而建設成果轉化的示範區。為此,合肥市正在加快集聚創新資源,構建“中科(院)係、高校係、(科研)院所繫、企業係”四大創新主體競相發力的格局,努力建設一流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體系。

  “我們擁有開發50萬行代碼的控制軟體能力,掌控著電動汽車的‘大腦’”

  ——推動産學研用融合發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中小企業和創新集群,加快建設産業創新升級引領區

  “電動汽車的鋰電池和手機電池一樣會衰減。為此,我們採取了一種‘慢速總壓限功率’策略,通過在電動汽車控制系統設置相關程序,達到對電池的均衡化使用,保證電動汽車在10年左右時間內,每充一次電都能行駛同樣的里程。 ”江淮汽車技術中心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王方龍部長説,這種成熟的産品開發策略,正是基於該公司系統掌握了電動汽車的電池模組、電機和電動控制等核心技術。

  以電控技術為例,該公司不僅自主開發了控制器硬體,還能開發50萬行代碼的控制軟體,完全掌控了電動汽車的“大腦”。目前該公司的電動汽車研發實力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省第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推動産學研用融合發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中小企業和創新集群,加快建設産業創新升級引領區。合肥市明確提出,堅持追趕與引領並舉,選擇一些重點領域攻堅突破,由“跟跑”“並跑”變為“搶跑”“領跑”。

  中科合肥微小型燃氣輪機公司就正處在這種 “加速跑”的關鍵階段。“我們提供的是強勁的動力平臺,可以加載不同應用,實現廣泛應用。 ”在0.1MW燃氣輪機試驗臺的操控室內,該公司副總經理張永軍説,公司將在2017年內完成3個型號樣機的整機工程樣機性能考核試驗及其在5個領域的應用示範,實現小批量生産,填補國內空白。

  “對於燃氣輪機這樣的具有技術先進性的項目,我們更加注重放大它的引領、示範和帶動效應,帶動關聯技術和相關産業的集聚,形成更加完整的創新集群和産業鏈條。”合肥巢湖經開區管委會産業辦主任張維鑄介紹,在著力推進微小型燃氣輪機項目産業化的同時,該區又與國內頂尖研究團隊合作,共同推進中型、重型燃氣機研發與核心部件生産項目,共同拓展在能源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

  技術的先進性,是産業創新引領性的原動力。目前合肥正在啟動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謀劃實施超導核聚變中心、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離子醫學中心、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聯合微電子中心、智慧能源集成創新中心、大基因中心等7大國家工程平臺,加速催生一批顛覆性和變革性技術,奮力搶佔一批領跑性、未來性産業的制高點。

  推進産學研用融合,構建協同創新平臺,才能有效孕育和催生重大技術創新成果。在加快建設中科大先研院等新型重大協同創新平臺的同時,合肥市陸續與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研究院所共建重大創新平臺,持續不斷為推進引領性技術創新注入“源頭活水”。

  “把大的生産體系和産業體系先行構建起來,就是最大的競爭優勢和吸引力所在”

  ——著力構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眾創空間,加快建設大眾創新創業生態區

  “新藥研發製造是國內外高度關注的領域,我們已經收購了4種抗體藥藥號,即將進入批量生産。”安徽未名生物經濟集團總經理曹文波説,新藥研發機構和研發團隊之所以向該公司轉移研發成果,原因就在於看中了其已經構建起的新藥生産體系。

  在合肥半湯生物經濟實驗區內,該公司正在建設佔地386畝的大規模抗體藥生産基地,擁有同時符合我國和美國、歐盟三方GMP標準的生産線、中試線、細胞製備中心,可開展多品種生物藥的生産,目前一期40萬平方米的廠房建設已經完工,即將投産。

  “新藥研發團隊都希望自己研發的新藥能儘快投産。 ”曹文波説,在外地,可能要花5年時間才能投産一種抗體新藥,但在合肥,由於已經構建起較為完善的生産體系,2年左右時間新藥就可以投放市場。 “把大的生産體系和産業體系先行構建起來,就是最大的競爭優勢和吸引力所在,就能夠不斷聚集國內外優質的創新要素和資源,形成獨特的創新生態圈。 ”

  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在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內“著力構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眾創空間,加快建設大眾創新創業生態區”。

  日漸成熟的産業體系,能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更加宜人的“生態環境”。合肥巢湖經開區明確提出,半湯生物經濟實驗區將努力實現吸引100位頂尖人才、孵化1000個先進項目、集聚一萬億産業投資資金的“百千萬工程”目標,打造國際化的“雙創”中心。

  網絡化的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完善的制度和政策創新體系,是“創新生態”離不開的陽光雨露。目前,合肥市已經建成33家創新孵化器,在孵企業1700多家。今年該市預算安排財政資金超過24億元用來扶持“雙創”行動和創新型産業發展。

  更多的創新型企業正從各類孵化器中化蛹成蝶、振翅高飛,今年以來該市就新增了130家高新技術企業。日臻優良的創新生態,讓合肥在向全球知名“創新之都”的進軍之路上,邁開了鏗鏘有力的奮進步伐。(記者 胡旭)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