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遼寧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調查報告

2016-11-29 10:52 來源: 遼寧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解碼不斷攀升的“幸福指數”
——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調查報告

冬日,在鐵嶺市西豐縣營廠鄉,65歲的農民周典貴站在自家院子裏,看著豐收的糧食,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現在政策好,農民收入連年看漲,像我這樣超過60歲的,每月還能有85塊錢的養老金,得了病還能報銷,知足啊!”

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而民生改善卻在不斷提速。

近年來,我省一直保持財政支出七成左右用於民生。今年,財政用於與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民生投入,佔總支出的比重接近80%。

2016年前三季度的數據顯示,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增速一直領跑地區生産總值增速。其中,城市居民人均收入達到24700元,增長5.8%;農村居民人均收入達到10420元,增長6.7%。

更難得的是,遼寧的天越來越藍、水越來越清。前三季度,全省環境質量達標率達78.9%,同比改善3.4%。生活飲用水達標率達96.9%。

這一組組溫暖人心的數字背後,是百姓不斷攀升的“幸福指數”。

創業做“乘法”,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經過幾輪的筆試、面試,大學生宋立強終於找到心儀的工作,瀋陽一家知名的上市企業與他簽訂了工作協議。

“選擇留在瀋陽就業,一直是我的夢想,我希望能把所學知識貢獻給這座城市。”這位來自黑龍江的大學生對未來充滿期待。

宋立強所在的瀋陽工業大學機械學院共有527名應屆畢業生,截至目前,已經有114人與用人單位簽約,就業率達21.6%。機械學院副院長張娜告訴記者,由於近兩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人才需求減少,就業工作略顯艱難。但學校早謀劃、早動手,從目前就業率看,仍好于去年同期。

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一週一通報”制度,將就業工作目標納入工作實績考核體系,實行通報、問責和約談,省大學生就業局局長劉鑄認為,這些政策的出臺,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大學生的穩定就業。

提前啟動高校畢業生就業行動計劃、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一項項惠及高校畢業生的好政策密集出臺,正點亮幾十萬大學畢業生的新希望。

省就業局統計,截至8月末,全省舉辦近4600場招聘會,提供了57.7萬個就業崗位信息,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到90.16%,在遼就業率為63.36%; 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2.1萬人,就業率為93.71%。

就業是民生之本,經濟增速放緩,就業仍要“快馬加鞭”。

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指引和路徑設計,為擴大就業暢通了渠道,確保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為此,我省將監測企業戶數從1200戶擴大到5000戶,把企業生産經營情況、薪酬變化和用人數量變化作為失業監測的重要內容,並規定一次性裁員超過200人必須上報。

從去年開始,瀋陽市就已經在全市選取了10家企業試點,向不裁員少裁員企業發放穩崗補貼。瀋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業之一,去年10月份申請了穩崗補貼後,12月份就得到補貼130萬元。

為做好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工作,省政府出臺了進一步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將符合條件的離崗失業人員納入就業政策扶持範圍,對貧困戶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勞動者實施“一對一”精準就業幫扶,使34.3萬名靈活就業人員和公益性崗位人員穩定就業。安置零就業家庭1217戶、1220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

一面是幫助就業困難人員找崗位,一面還要做大創業的“乘法”,一人創業帶動一群人就業。截至9月末,全省創業孵化基地達336家,入駐企業9520戶,帶動就業8.8萬餘人; 扶持創業帶頭人1.1萬人,帶動就業6.7萬人。

好政策激發出活力,全省就業人數不降反升。前三季度,全省城鎮新增就業41.9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的104.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8%,低於4.5%的年度控制目標。

民生保障加強,“幸福指數”攀升

“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老百姓的心頭之痛。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氣破解這道難題。

11月初,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記者遇到正在開藥的張桂芬老人時,她高興地介紹醫改帶來的實惠:“政府現在的政策真是好,看病、買藥省了一大筆錢。”

在農村,69歲的西豐縣房木鄉農民劉雲鵬參加的是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他告訴記者:“我患心臟病多年,屬於特病報銷範圍。按照政策,不僅可以在定點醫院報銷80%,還可以進行二次報銷。算下來,自己掏的錢並不太多。”

困難群體的保障如何呢?“我們家的低保又漲了,現在每月能領700多元錢。”瀋陽市沈河區大西街道低保戶韓鐵男心存感激。不僅有低保金,韓鐵男還開始享受當地針對低保人員的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政府給掏錢,為他癱瘓在床的兒子上了醫療保險,“孩子出生就是重度腦癱,有了醫保,真是解了我們的後顧之憂啊!”

以2015年4月1日我省出臺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為基點,醫改工作全面向縱深推進。截至目前,95家縣級公立醫院和36家城市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81%。

2015年12月,省政府出臺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實施方案,明確參保人因患大病而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按規定支付後,由大病保險對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給予保障,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醫療費用補償不設封頂線。到“十三五”末期,最終實現全省農村全部參合農民大病保險起付線調至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內。

今年,一個個利好消息接踵而至。2016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均政府補助標準提高40元,職工和居民醫療保險醫療費用全口徑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5%和60%,全民醫保體系進一步健全。

按照6.5%的總體水平,我省為601.4萬名企業退休人員提高了基本養老金標準,並同步提高了86.7萬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新增加的養老金已於今年9月底前發放到位。在普調的基礎上,適當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等群體予以傾斜照顧。

投入帶動消費,反哺經濟發展

安居才能樂業,住房是每個家庭最大的牽掛,也牽動著省委、省政府的目光。

作為率先在東北乃至全國進行棚戶區改造的省份,遼寧棚改的腳步從未停歇。1至9月份,全省棚改開工13萬套,棚改貨幣化安置9.64萬戶,貨幣化安置比例達74.2%,超過國家要求年底前達到50%以上的目標;棚改房基本建成13.45萬套。

對來瀋陽打工近20年的福建人陳順平來説,不僅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棚改房,而且孩子今年還在瀋陽參加了高考,並被遼寧的一所高校錄取,可謂喜上加喜。

為促進教育公平,我省認真落實和完善農民工隨遷子女在當地就學和升學考試政策,有近30萬名農民工隨遷子女在當地接受義務教育。

新常態下,民生投入更有反哺經濟發展之效。百姓殷實的家底,促進著消費市場的繁榮。

今年國慶黃金周,全省消費市場增勢強勁,100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增長8.8%,各地旅遊市場火爆,旅遊業總收入增長12.9%。金融業、信息服務業、交通物流業、商貿流通業都呈現積極向好的局面。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繼續提高,預計突破50%,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明顯提升。

我省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投資,成為産業結構優化的新支點,是民生投入與經濟發展相互拉動、彼此給力的新印證。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凸顯的正是新常態下省委、省政府的民生定力與民生情懷。(記者 趙建明)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