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四川:村寨旅遊火 藏鄉摘“窮帽”

2016-11-29 14:26 來源: 四川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白馬王朗旅遊度假區探索“景區帶動型”旅遊扶貧模式——
村寨旅遊火 藏鄉摘“窮帽”

11月24日,天剛放亮,平武縣白馬藏族鄉“白馬部落”客棧的女老闆噶泥早,已開始到廚房生火燒水。她穿著漂亮的民族服裝,繫上彩色腰帶,戴上圓盤氈帽,再整理好帽子上亮眼的白色羽毛。一切收拾停當,噶泥早打開“白馬部落”客棧大門。這幾天,恰逢平武的土司文化節,有不少遊客上門。

噶泥早今年33歲,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與“旅遊”扯上關係。2012年,成都天友旅遊集團決定投資36億元打造白馬王朗旅遊度假區,嘎泥早的家在度假區規劃的範圍內。隨著道路的修通,旅遊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遊人越來越多,噶泥早聯合幾個親朋好友一起開客棧。今年夏天避暑旺季,“白馬部落”開始對外試營業,生意一直紅火。僅國慶黃金週期間,客棧營業收入就達近20萬元。

過去,白馬王朗旅遊度假區項目核心區域內的1526名村民中,貧困人口達206人,貧困發生率達14.1%,高出全省貧困發生率5.5個百分點,是秦巴山區的連片特困區域。雖然距平武縣城只有幾十公里,但白馬王朗旅遊度假區域的海拔驟然上升至2000多米。平原地區的深秋時節,度假區內已是寒氣逼人,流淌的奪補河水和古樸的村寨使得這裡別有風情。

2012年,平武縣投資1000余萬元修建度假區主幹道。經過近3年建設,主幹道修通,噶泥早的客棧就開在主幹道旁,38間充滿藏族特色的客房收拾得乾乾淨淨,再加上獨特的民族文化、生活習俗和漂亮的民族服飾,吸引著來來往往的遊客。

平武縣縣委書記李治平介紹,白馬王朗旅遊度假區在全省率先探索引進大集團開展“景區帶動型”旅遊扶貧模式。度假區內的刀切加、祥述加、扒昔加等村寨變“民宅”為“客棧”,187戶藏居建成客房1301間、床位5666個,可接待5600余人住宿、近萬人就餐。“白馬部落”等客棧的興起,帶動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較2012年翻了番,完成脫貧摘帽任務。

發展旅遊帶來的經濟效益讓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前景,他們適應發展變化,通過參與旅遊業脫貧致富。平武縣木座藏族鄉民族村村民楊林在度假區服務站打工,每月能掙2000多元。他説:“比在家務農穩定多了。”“白馬部落”客棧的10多名員工,都是當地人,加上工資、補助、提成等,每月收入達3000元以上。(記者 劉星)

專家點評

景區帶動

讓資源轉化為資本

白馬王朗旅遊度假區是引進大集團打造“景區帶動型”旅遊扶貧模式中的佼佼者。“景區帶動型”的關鍵詞不僅在“景區”更在“帶”這個字。白馬王朗旅遊度假區的帶是多層面的:以資産平臺帶村、以旅遊規劃帶村、以基礎設施帶村、以旅遊業態帶村、以優先就業帶村、以市場營銷帶村……這些帶動方式都是一種鼓勵,讓當地村民參與到旅遊産業發展過程中,使他們成為度假區開發的受益者。

帶頭人説

對於貧困地區而言,資金是發展旅遊扶貧的一大難點。白馬王朗旅遊度假區“龍頭企業+村寨/合作社+本土創業者+其他農戶”的旅遊産業扶貧模式值得借鑒。可以説,度假區本質上是一個“旅遊産業金融扶貧試驗區”。如今,這個試驗區正在實現三大資源轉化為三大資本,即老鄉住房轉化為經營場所、白馬文化轉化為文化産業、村寨人口轉化為人力資本。三大資源轉化將有力推動當地村民在旅遊産業平臺上實現充分就業、居家創業,獲得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和財産性收入,從而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

——北京慧谷智庫創始人、旅遊專家龍江智

我們通過三方面帶動群眾脫貧致富:通過銀政企基層黨組織共建引領“精神扶貧”,帶動白馬老鄉積極全面融入旅遊産業平臺;構建完善産業平臺與老鄉的利益聯結機制,讓當地人平等共享景區開發的成果和紅利;協調中國進出口銀行四川分行等銀行和金融機構對景區、社區進行金融支持。

協調信貸支持和給予現金補助是我們對老百姓實打實的支持。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已把白馬王朗旅遊度假區定為“支農再貸款支持生態旅遊建設基地”,由平武縣農村信用社提供期限長達7年的扶貧專項貸款1000萬元,支持農戶發展家庭旅遊接待。另一方面,我們向有意願開展旅遊接待的村寨農戶發放5000元至5萬元扶持資金,協助和引導其將住房轉化為經營場所;引入門票收入分成機制,在扒昔加寨獨立景區,集團與村民簽訂景區門票收入分成協議,約定將門票收入的10%分給村寨。農戶還可將門票分成再次入股到企業變“股民”。

——天友旅遊集團産業扶貧事業部總經理王九河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