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東:政策紅利讓粵企跨境融資更便利

2016-11-30 10:26 來源: 南方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外匯管理新政走出自貿區,助企業破解融資難融資貴
政策紅利讓粵企跨境融資更便利

廣東外向型經濟發達,企業境外貿易融資活躍,推進外匯管理制度改革創新,是廣東金融業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廣東外匯管理改革的力度加大,不斷簡政放權成為主線,逐漸減少行政干預。

2016年,國家外匯局廣東省分局結合轄區實際,繼續推進一系列措施深化外匯管理改革,創新管理和服務方式,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廣東涉外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加寬鬆的政策環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6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別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企業外債資金意願結匯等兩項自貿區試點政策推廣至全國。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不少廣東企業已經嘗到了這些新政的甜頭,跨境融資貿易的效率提升、成本下降。

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

助企業融資成本下降6%

“全口徑跨境宏觀審慎管理政策落地以後,建設銀行珠海分行協同建設銀行香港分行為我們融入了10億元境外人民幣,這筆資金的融資成本比境內下降6%,為我們節約了6000萬元人民幣的財務成本。”今年5月,經過前期在廣東自貿區的試運行,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新政策全面鋪開,拉平了外商投資企業與中資企業從境外融入資金的門檻。説起這一新政,專事資金管理的中國鐵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資金管理部總經理范彬感觸良多。

范彬介紹,2014年,中國鐵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遷往珠海後,出於業務拓展和企業集團資金運作需要,一直嘗試通過境外舉債的方式合理降低公司財務成本。就在當年全省短期外債指標已經下達的情況下,外匯局廣東省分局在指標極其有限的局面下擠出1500萬美元短債指標分配給該公司,“但是這一指標遠遠難以滿足我們業務發展的需要,光單一投資項目就要大大超過1500萬美元”。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中資企業此前在借入外債時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原來,在新政落地前的外債管理辦法中,外商投資企業可以通過“投注差”(投資總額減去註冊資本的差額)模式借入外債,而中資企業借入外債則需要外匯局或發改委相關部門審批,無法便捷地從境外融入資金。在原先的政策下,中國鐵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陷入兩難:一方面,其申請的短債指標無法滿足公司發展需要;另一方面,按照政策其無法結匯,而該公司主要項目集中在國內,借入的美元如果不能結匯使用無異於浪費。

好在全口徑跨境宏觀審慎管理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全口徑新政首次對中外資一視同仁,根據凈資産的一定倍數合理開展跨境融資,對於航母級的央企來説不止是簡單止渴,更是真正滋潤。”外匯局珠海市中心支局副局長陳志剛告訴記者,在這一政策下,境內企業可在跨境融資餘額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業務流程更加簡化,還可自由選擇境內、境外兩個融資市場,使融資效率大大提高。

外債資金意願結匯

境外資金回流到賬只需1周

廣東省是外向型經濟大省,企業跨境融資需求較大,梳理廣東跨境融資便利化進程不難發現,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只是其中一環。

早在去年12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就同意廣東自貿區實施外債資金意願結匯政策。今年4月,自貿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和珠海橫琴新區片區先後有4家企業辦理了跨境融資資金意願結匯業務,標誌著外債資金意願結匯改革新政成功落地。今年6月9日起,該項自貿區試點政策推廣至全國,自貿區外的廣東企業也可以享受原自貿區內企業才能享受的政策紅利。

格力電器就是“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意願結匯”的受益者。“今年8月,萬達商業在港股進行私有化,將我們的境外全資子公司香港格力2014年底參與的基石投資2.2億美金退回到了子公司賬戶,公司計劃將這筆資金回流,在外匯局廣東省分局、珠海市中心支局和農業銀行珠海分行的大力支持下,確定了融資和資金使用方式,同時外匯局還提供了審批綠色通道,只用了一週左右就完成了當時廣東省單筆金額最大的全口徑跨境融資業務。”格力電器副總裁望靖東介紹,“跨境融資+(資本項目)意願結匯極大地便利了公司生産經營及償還境內貸款工作。”

作為一家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跨國企業,格力電器還涉及本外幣資金池、跨境放款、低成本境內貿易融資等跨境金融業務。例如,今年初,格力電器人民幣資金池落地珠海農行,企業內外部資金歸集有了新出口。望靖東表示:“流入的人民幣平均融資利率為3%,較境內融資成本低將近1%,為格力電器打開了引入境外低成本人民幣資金的渠道,降低企業經營週轉的財務成本。”

知識鏈結

改革政策內容

2.對企業和金融機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不實行外債事前審批,企業改為事前簽約備案,金融機構改為事後備案。

3.企業融入外匯資金如有實際需要,可結匯使用。

4.全面實施外債資金意願結匯管理,企業可根據經營需要、匯率變動等因素,自主選擇結匯或保留外匯,利於企業規避匯率風險、增強資金管理的靈活性。

1.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的企業(僅限非金融企業,且不包括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産企業)和金融機構可按規定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活動。

政策解讀

外管新政打通

境內境外市場

記者從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了解到,為促進和便利企業跨境資金運作,規範企業跨境融資業務,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別於2016年5月3日、6月9日起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企業外債資金意願結匯等兩項自貿區試點政策推廣至全國。

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局長王景武介紹,這兩項改革新政策具有本外幣一體化、中外資同待遇、長短期自主選、手續簡用途廣及境內外渠道寬等5個特點。“新政不僅實現了監管部門的統一,打破了人民銀行與外匯局分別管理人民幣跨境融資和外幣跨境融資的分工;而且實現了幣種一體化管理,企業無論是從境外融入人民幣資金還是外幣資金,都統一到外匯局備案即可,從而真正實現了本外幣一體化管理,進一步簡化企業業務辦理流程。”王景武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大幅簡化了銀企業務辦理流程。人民銀行和外匯局不再對金融機構和企業實行跨境融資事前審批,企業改為事前簽約備案,金融機構為事後備案。新政還拓寬了企業外債資金用途。“隨著配套改革措施的推進,企業外債資金實現意願結匯管理,企業可自行安排結匯時點,並且在經營範圍內遵循真實、自用原則的前提下,進一步拓寬企業外債資金用途。”

王景武認為,新政策為地方企業和金融機構開闢融資新渠道,打通境內外兩個融資市場,助力地方經濟建設。同時,提高了企業跨境融資的自主性,能有效改善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狀況。(記者 唐柳雯 策劃 謝美琴)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