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理性看待人民幣匯率波動”——專訪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

2016-11-30 19:4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劉錚)10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了一波較為快速的調整,連破幾重關口,引起了市場普遍關注。

曾長期從事外匯管理實務、現為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的管濤,近日對新華社記者談了對匯率問題的看法。他強調,要理性看待人民幣匯率的正常波動,才能維持跨境資本的有序流動和外匯市場的有序運行。

市場匯率圍繞均衡匯率上下波動再正常不過

問:怎麼看待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這一輪波動?

答:人民幣匯率形成市場化是中國既定的改革目標。去年“8·11”匯改,優化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定價機制,邁出了人民幣匯率形成市場化關鍵一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此充分肯定。

搞市場化的匯率,就要遵循價值規律。根據價值規律,市場匯率圍繞均衡匯率上下波動是再正常不過的經濟現象。它有兩方面含義:一方面,表明均衡匯率決定市場匯率,市場匯率不可能偏離均衡匯率太遠;另一方面,表明市場匯率不可能穩定(甚至是固定)在均衡匯率水平上,而是會呈現有漲有跌的上下波動。

均衡匯率是對應經濟對內、對外同時處於均衡狀態時的匯率水平,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前難以預知。1994年匯率並軌之初,市場大都以為8.70不可能守住,但一年之後,不僅人民幣升值,外匯儲備還翻了一番,改革取得了超預期成功,這證明市場在當時並不知道均衡匯率在哪。

所以,均衡匯率通常是通過交易試錯的方式,事後觀察判斷出來的。

不是基本面變了而是市場情緒變了

問:既然圍繞均衡匯率上下浮動很正常,為什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10月份以來連續下行呢?

答:匯率由市場供求決定的最大問題是,匯率容易出現過度升值或者貶值的超調。當市場普遍看多的時候,就選擇性地相信好的消息;當市場普遍看空的時候,就選擇性地相信壞的消息。這種意見分歧,不經過時間和實踐的檢驗,誰也無法説服誰。

關於人民幣匯率看法的變化也是如此。2014年之前,大家通常用購買力平價、外貿順差來解釋人民幣長期升值不可避免;一年之後,大家又紛紛用貨幣超發、資産配置需求來預測人民幣貶值趨勢。期間,不一定是經濟基本面因素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可能不過是市場情緒的驟然逆轉。在多重均衡狀態下,給定基本面情況不變,在外匯市場上,既可能是外匯供大於求,人民幣升值,也可能是外匯供不應求,人民幣貶值。

當前我國經濟觸底企穩的信號越來越明顯。如近兩個月來PPI轉正、製造業PMI指數走強、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回升、境外增持人民幣資産等等,市場反響總體比較積極,唯有國內外匯市場對此沒有響應。

投資熟悉的市場和産品依然是資産配置的基本準則

問:目前中國對外投資金額猛增,一些居民也開始配置美元,您怎麼看?

答:大部分人並不能準確預判美元指數的短期走勢,更難説長期走勢。這種情況下,可取的方法是,對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狀況做出預判。只要相信中國經濟沒有大的問題,即使有外部衝擊,也將是暫時的、階段性的。誠然,中國經濟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正經歷挑戰。

而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資産多元化配置是大勢所趨。自2014年二季度起,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資産項下就由凈流入轉為凈流出,這種流出本是有序的,只是2015年下半年市場一致性的貶值預期形成,才導致外匯供求關係急劇變化。

進入2016年二季度以後,海外對於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逐漸緩解,境外機構和個人又重新配置人民幣股票和債券資産。同時,香港市場上一年期無本金交割的人民幣遠期(NDF),當前也不過溢價2000多個基點(即預期一年以後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兩毛多錢),與亞洲金融危機時期上萬點的溢價不可同日而語。

即便在完全開放的情況下,本土化投資偏好,投資自己熟悉的市場、熟悉的産品,依然是全球資産配置要遵循的基本準則。僅僅因為規避匯率波動風險,就貿然增加外匯資産或者境外資産配置,很可能是才出狼穴又入虎口。

正如貨幣當局一再強調的,我們的外匯儲備還很充裕,我國對外基礎償付能力是有保證的。關鍵是市場主體應該回歸基本面分析,避免個體理性、集體非理性的羊群效應。

只要基於理性的考慮進行資産多元化配置,那麼外匯市場就不會亂。但如果市場出現了集體非理性的行為,為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臨時採取一些調控跨境資本流動的政策措施也是必要的。這不僅有利於中國金融的穩定,也有利於世界金融穩定。

最後,有必要指出的是,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是世界反思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條重要教訓。上世紀80年代末期,日本企業橫掃美國的地標建築、娛樂公司,發出“買下美國”的豪言壯語,最終蒙受失敗。其殷鑒不遠,應該引以為戒。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