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農業部:鼓勵和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 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動能和活力

2016-12-01 22:40 來源: 農業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鼓勵和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 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動能和活力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在國新辦發佈會上就《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意見》答記者問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意見》。12月1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就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農業部農産品加工局局長宗錦耀一同出席新聞發佈會。

陳曉華表示,《意見》明確了支持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的畢業生、退役士兵以及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的重點領域、主要方式、扶持政策和保證措施。《意見》的印發,對於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形成支持的工作合力,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農村深入開展,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動能和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一方面有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就業,同時也有一大批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去創新創業,投入到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之中,呈現出人數越來越多、領域越來越廣、起點越來越高的良好態勢。初步統計,近年來從農村流向城鎮的各類人員返鄉創業的人數累計達到570多萬,其中農民工返鄉創業累計達到了450萬人,還有居住在城鎮的科技人員、中高等院校畢業生等人員約130多萬人下鄉創業創新。他們為活躍農村經濟發揮了重要獨特作用,成為農業發展的生力軍。

陳曉華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業創新。去年6月和12月,國務院辦公廳先後印發了《關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和《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今年以來,國務院領導同志又多次強調要採取進一步措施,便利有條件的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落實好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各項政策,各地和各有關部門按照中央要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業創新。總的看,發展勢頭很好,影響很大,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存在政策落實還不到位,融資難、用地難、人才聘用難、技術獲得難等問題,需要採取進一步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陳曉華介紹,《意見》一共14條,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扶持範圍進一步擴大。過去主要支持農民工、大學生、退役士兵等人員返鄉創業,這一次擴大到了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城鎮科技人員、中高等院校畢業生等下鄉創新創業。這樣更有利於建立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的關係,進一步拓展資金、技術、人才流向農村的渠道。二是支持重點領域和方向更加明確。圍繞現代農業、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明確了重點支持返鄉下鄉人員發展規模種養、農産品加工、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電商以及各類生産性、生活性服務業等新業態和新模式,支持通過領辦創辦新型的經營主體、組建團隊、産業聯盟和各種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網上創業等方式創新創業,來推動一二三産業的融合發展。三是政策措施更加系統,包括市場準入、金融服務、財政支持、用水用地用電、社會保障、入住園區等方方面面,有很多措施有突破、有創新。四是落實要求更加明確。不僅對部門提出了要求,而且對地方政府提出了要求,要求建立落實政策的督查制。

陳曉華表示,支持下鄉返鄉人員的創新創業是一項戰略性任務,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相信隨著《意見》的貫徹落實,必將進一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更好地活躍農業和農村經濟。

中央電視臺記者:目前農村出現了“三留守”現象,就是留守的婦女、留守的老人和留守的兒童特別多,同時也有一些農村出現了空心化的現象,這次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新創業對於解決和緩解這些問題有什麼樣的意義和作用?

陳曉華:像你所説,近些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村中確實出現了“三留守”以及農業的“兼職化”、農村的“空心化”和農民的“老齡化”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很好地解決,對農業農村的發展不利。推動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開展新農村建設和推動農業現代化,是解決好這個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從實踐來看至少有三條:

第一,可以把現代的技術、生活方式以及經營理念導入農村,提高農業的效益和農産品的競爭力。我也到很多農村去看了創新創業的農場和合作社,確實讓人耳目一新,這是農村過去很少見到的,所以凡是有新的力量進入到農村,農村的面貌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第二,他們下去以後可以催生農村的新業態和新模式。我們作過一個統計,返鄉也好、下鄉也好,80%的項目是産業融合的項目,也就是説,既搞生産基地的生産,又搞産品的加工,還要搞産品的營銷。所以,把一二三産業融合起來發展,可以增加收益。同時,我們統計有54%下鄉返鄉人員是通過網絡獲取信息,或者營銷産品。這些在農村過去都是少有的,所以他們下去以後,能夠彌補農民在這方面的不足,也可以彌補農村的這個短板。

第三,進一步激發城鄉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平等交換。一方面是農民進城務工,一方面是城鎮中有意願、有能力、有條件的人員下鄉,形成一種城鄉互動、城鄉一體發展的格局,對於整個現代化的建設是有利的,也可以開闢新的就業和增收渠道。

總之,在我看來,在農村,昨天有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今天有下鄉返鄉的創新創業,可以説是天地廣闊、大有作為。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我們注意到,國務院辦公廳在去年6月就農民工返鄉創業下發了《意見》,同年12月就農業産業融合下發了《意見》。在這兩份《意見》當中提出了政策和措施,這一次下發的《意見》提出的政策措施與以往的政策措施有什麼樣的聯絡?

陳曉華:這次的政策措施是過去政策措施的延伸和完善。如果説有什麼新的特點,我認為有兩個:

第一,更系統。把過去散見在各個文件中針對下鄉返鄉創業中的支持政策匯集起來。我也注意到,網上對這份文件的評論,説是送了一個政策“大禮包”,我覺得這種理解是對的。因為,在調研過程中聽到下鄉創業人員的反映,他們認為現在很多政策不清楚,也很難找全支持的政策,所以對農村、對農民而言,如果能夠匯集起來出一個佈告、告示是最有用的。這次文件把從下鄉創業準入開始到財政的支持、金融支持、用水用地政策支持,甚至到保險、社會保障、獲得技術支持、入駐創業園區等整個流程梳理出來,這樣既有利於返鄉下鄉人員掌握運用,同時也便於各個部門按照要求抓好貫徹落實。

第二,針對性更強。我們聽到的反映就是用地難、融資難、人才獲得難等問題沒有很好解決。所以這次文件重點就在反映突出的問題上尋求突破,也就是説,要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問題,這個文件對反映出來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細化、實化。比如針對註冊難問題,明確規定縣一級政府要開闢專門的“綠色通道”,免收登記和證照費用,這很實在。又比如説,針對融資難的問題,要求建立返鄉下鄉人員信用評價體系,開發與他們創業創新相適應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模式,並且探索運用農業機具和農業設施抵押擔保。像這樣的政策,過去是沒有的。再比如説,針對用地難問題,不僅是對集體建設用地允許用於返鄉下鄉人員的創新創業,同時包括租房的問題、自助和農民合作問題都有詳細解釋。這個文件含金量很高,所以要把這個文件貫徹落實到位,必將推動創新創業有一個新的局面。

中國日報記者: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是不是一種“逆城鎮化”,會不會形成與農民爭資源和爭利的現象?

陳曉華:我覺得你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在研究和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注意到了。我認為,城鎮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不可逆轉,城鎮化在現階段主要是人口的城鎮化,但不排斥城鄉要素的平等交換。同時,在中國城鎮化不等於城市化,發展小城鎮尤其是特色小鎮,發展縣域經濟,實際上是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特徵。所以,我們認為這和城鎮化是不矛盾的。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從農村和下鄉人員的實際出發來選擇。因為這次返鄉下鄉是一種自願選擇,需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農村的實際作出自己的安排。

法制日報記者:我們了解到,農業部正在推進農産品可追溯體系,如果要實現兩項政策的並軌,應該從哪些方面加強農業法治法規建設?

陳曉華:支持下鄉返鄉人員到農村創新創業,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我們鼓勵通過培育新的經營主體、實行標準化生産、形成規模經營等新的現代農業模式,解決農業農産品質量不夠高、農業效益不夠好的問題。確實,正如你所説,保證農産品質量安全是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措並舉,其中很重要的一環,是要實現農産品的可追溯,建立可追溯制度,這也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工作。所以,現在經國家立項,農業部正在抓緊建設全國性的農産品質量追溯平臺,爭取年底試運行。我們也在一些重點地區、城市、産品開展了試點,從運行的情況看,效果是好的。

當然,實現可追溯僅僅是保證質量安全的一環,還需要上下游進行聯動,如果在上遊、在源頭生産上不按標準生産,進入市場不加強檢驗檢測和抽檢,要實現追溯也是很難的。所以,這就需要通過法治化的辦法把它制度化、機制化。我們在《食品安全法》修訂以後,正在抓緊研究修改《農産品質量安全法》,將在《農産品質量安全法》的修改過程中,把實現産品可追溯作為重要內容加以考慮和建議。

中國新聞社記者:有的返鄉人員和下鄉人員離開農村已經很長時間,不太熟悉農村,他們對相關政策也不太了解。此次《意見》提出的政策如何保證在農村貫徹落實,有什麼樣的貫徹落實機制?

宗錦耀:《意見》把抓好政策落實作為重要的要求,提出了落實的機制。農業部作為農業農村經濟的管理部門,也是這個政策措施落實的牽頭部門,我們有責任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推動《意見》實實在在落實,讓返鄉下鄉人員得到更多的實惠。

一是要組織政策的宣傳解讀。通過各種方式宣傳解讀政策,讓全社會知曉。今天這個發佈會也有這個目的,對重點、焦點、熱點問題解疑釋惑,讓大家都明白政策的含義、含金量。

二是建立推動落實機制。農業部將發揮牽頭作用,明確推進機構,建立了11個部委推進協調機制,包括人社部、財政部、發改委等等組成,要求加強工作指導、經驗交流推廣和政策落實,也要求縣一級、省一級政府建立推進協調機制,明確部門分工,形成合力。同時還要求建立領導幹部聯絡點制度,了解創業創新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三是加強督查。農業部在適當的時候將組織11個部委,也就是聯席推進機制的成員單位,對文件的政策落實進行督查,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當前農業部將重點抓好四件事:第一是搭建好平臺。按照政府搭建平臺、平臺聚集資源、資源服務創業思路建設一批服務平臺。昨天,開通了中國農村創業創新信息網和中國農村産業融合信息網,搭建信息平臺。第二是建立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目錄,把各地依法批准的園區全部收集起來,那些地方有什麼扶持政策、設施、服務條件,可以讓返鄉下鄉人員了解,到那裏進行創業。第三是搞好培訓和技能競賽。農業部利用各種培訓項目,對返鄉下鄉人員以及農民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同時組織創業大賽,引導創業創新,特別一些很好的創意,要與有關機構進行對接,讓他們有好的項目投資。第四是典型引路。總結一批創業比較成功的典型案例,樹立一批帶頭人,可複製、可推廣,加大宣傳、營造氛圍。同時,指導各地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綠色通道”。政府部門為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把這些政策落實下去。還有就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為這些人員提供各種服務。我還要強調的是,除了政府的政策服務之外,創業要成功更重要的是要取決於返鄉下鄉人員的自身努力。我們提倡百折不撓、敢為人先、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和企業家精神以及“工匠”精神。這是創業成功的一個根本。所以,除了政府的努力,自身也需要努力。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三權分置”和2015年開始農村三項土地權益改革背景下,這次文件提到,要在土地和金融服務方面支持返鄉創業。文件提到農村承包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還有一個是關於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政策出來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具體內容以及會有哪些進展?

陳曉華:對農村來説,農村土地的政策是很重要的政策,可以説是所有政策的基石。前不久,中辦國辦專門印發了《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對進一步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一步引導農村土地流轉、培育新的經營主體、發展規模經營,特別是更好地保護農村的土地權益作出了相應規定。

在農村土地改革的大背景下,返鄉下鄉人員創新創業涉及到租地、租房等一些農民財産權益的事項,都應該遵從法律和政策的相應規定。實際上有兩種情況,一類是返鄉人員,本來承包權就是他的,房屋的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就是他的,相對而言,這方面的制約和限制少一些。但是對於下鄉進行創業的,凡是涉及到這一類的,就要依照規定來辦理。在新的政策裏面,確實有一些新規定,大體上是有幾類。一個是集體建設用地。集體建設用地可以依法用於創新創業,包括返鄉下鄉人員也可以。第二個是自住房可以改造成農家樂。第三個是可以和農民合作改建自住房,下鄉人員總得有一個居住場所,甚至有的搞電商網絡,需要一個平臺。還有一條規定了地方政府在建設用地中劃出一定比例,用於返鄉下鄉人員搞農業設施等基礎建設。當然,有些規定還需要配套,有些規定還需要地方拿出辦法來。總之,我們會開出清單,督促各個部門、各個地方把這些政策落實到位。

經濟日報記者:我們了解到,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業創新遇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什麼項目的問題。請問,此次《意見》對於返鄉下鄉創業創新的重點領域有什麼考慮?

陳曉華:確實,如你所説,返鄉下鄉碰到的第一個問題,也就是説最基本的問題,就是搞什麼項目,然後就是用什麼方式去搞。應該説,這個《意見》給出了指引,為什麼我説是指引而不是規定呢?就是説照著這個方向去做,就有可能成功。下鄉返鄉創業要取得成功,一方面要根據自己的條件、能力和發揮好自身優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和農業農村發展的大趨勢、大目標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所以,《意見》一方面是引導下鄉返鄉建設項目和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目標一致。也就是説,重點講到的要發展規模經營、規模種養、農産品加工,包括電商、鄉村旅遊等等這些新業態和新模式。

第二個方面,創新創業的方式和農業經營方式的創新結合。所以,提倡通過領辦、創辦新的經營主體,通過各種聯合合作方式,運用信息化技術搞創業。如果把握好這兩條,創業成功的比例就比較高。為什麼要把這兩個問題點出來,也是因為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有的方面成功率並不高,所以需要引導。一方面要扶持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引導,這樣才能獲得雙贏,才能真正把這個事情辦好。

路透社記者:有450萬農民工返鄉,這個數字是在幾年內的數字,有多少是因為在城市失敗而回農村去?能不能給一個具體的數字,政府準備投資多少錢支持這個政策?

陳曉華:關於450萬這個數字的問題,這是一個累計數據,是通過典型調查推算獲得的數據。因為農民工返鄉,在城鄉之間的來回流動是常態,要準確統計到個位數是很不容易的。這次文件專門提出,建立完整的監測系統和監測指標體系,來掌握人員流動和就業的情況。至於現在有多少錢用於這方面的支持,從中央層面來説,主要是明確一條,現有的各類支持政策要向下鄉返鄉人員延伸和覆蓋,有的方面還要傾斜。第二條是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專門安排資金,支持下鄉返鄉人員的創業。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