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多元開發解軌道交通建設之困

2016-12-04 14:2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投融資創新的力度和深度,決定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能走多遠——
多元開發解軌道交通建設之困

圖為北京城鐵S2線。記者 高興貴 攝

近年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不僅帶來巨大的投資需求,同時,也需要持續的資金來保障運營維護。

可以説,如何解決好建設運營資金的籌措問題,已成為制約當前我國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我們在投融資方面創新的力度和深度,決定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未來能夠走多遠!”在日前舉辦的城市軌道交通投融資機制創新研討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胡祖才強調指出,加快推進城市軌道交通投融資機制創新,要突出改革思維、服務思維、引領思維和底線思維。

近年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國家已批准了43個城市建設軌道交通,規劃總里程達8600公里。據悉,目前已通車里程3400公里,在建里程約3000公里,年度投資總規模達到3000億元左右。未來兩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將迎來密集通車運營,軌道交通將出現迅猛增長的態勢。

專家表示,一方面,軌道交通建設成本高,對投資的需求自然也大;另一方面,城市軌道交通也具有公益屬性,確保其運營維護同樣也需要持續的資金保障。如何解決好建設運營資金的籌措問題,已成為制約當前我國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投融資模式各具特色

城市軌道交通是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也是便民惠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佈的《城市軌道交通2015年度統計和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軌道交通共完成客運量約138億人次,日均客流約3800萬人次,均比2014年增長3%,建設規模、運輸效率及服務水平逐步提高。

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對於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支撐引領城市經濟發展所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而作為資金、技術密集行業,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必須要以良好的投融資模式作為支撐。

近年來,國內有關城市圍繞創新城市軌道融資機制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探索,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軌道交通建設模式——

在土地開發上,深圳市將土地作價入股軌道交通企業,由軌道交通企業自行開發,開創了土地綜合開發新模式;上海市軌道交通企業通過市場競標方式獲取土地,競標轉讓部分股權,與社會投資開發商合作開發獲得了股權投資收益。

在運營模式上,北京市實行“主體經營+經營性配套資源+特許經營權”的機制,地鐵4號線採用該建設投融資模式已成功運營;廣州市政府出臺了推進軌道交通沿線物業開發實施意見、地下空間利用管理辦法,逐步形成“軌道+物業”的政策體系。

此外,武漢市全面推進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土地儲備、物業開發“四位一體”協同發展,發行可續期公司債券,開展軌道交通資産售後回租等;南京市通過對地鐵車站及上蓋物業確權,有效提升了資産經營效益。

“據統計,2015年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廣告、通信、商業等收入達到67億元,土地出讓及物業開發銷售達到185億元,資源經營和綜合開發對建設與運營的反哺作用日益顯現。”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副會長陳建國説。

四大制約因素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保持了高速發展的態勢,累計投入運營線路超過2000公里,完成投資超過1.2萬億元,運輸乘客500億人次以上。目前,北京、上海運營里程超過500公里,位居世界前列,廣州、深圳、武漢等城市網絡化格局初步形成,20個城市擁有了兩條以上運營線路。

“這樣的發展速度和建設規模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胡祖才指出,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投融資機製作為支撐,但當前軌道交通領域不論是投融資模式還是體制機制,均與快速發展的形勢不相適應,投融資領域改革亟待進一步深化。

模式單一,是當前軌道交通投融資領域普遍存在的情況之一。目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仍然是政府財政資金和間接融資,軌道交通建設項目資本金普遍靠各級政府籌集,建設資金大量來自銀行貸款,龐大的資金需求為各級政府帶來巨大財政壓力和債務負擔。

民間資本參與軌道交通的活力不夠,制約了投融資的順暢流動。當前,除北京、深圳小部分運營線路外,大多數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難見民間資本的身影。一位業內人士坦言,儘管軌道交通領域亟需大量民間資金的進入,但龐大的民間資本面對的“不是玻璃門、彈簧門,而是根本就沒有門”。

綜合開發政策有待完善。國家鼓勵城市軌道交通加大綜合開發力度提高企業效益,各地雖有積極性,但普遍反映按照市場化原則實施土地綜合開發方面政策不配套、不協調,城市軌道交通綜合開發拿地慢、開發難,對於當期的建設不能形成有效支持。許多企業綜合開發的方式比較單一,多元開發的格局尚未形成。

企業的市場經營能力也有待提高。相關企業普遍存在重工程建設、輕投融資改革的現象,抓建設是行家裏手,但搞投融資創新還是缺乏實招、新招,許多地方城市軌道交通企業在政府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下,在市場化發展思路、市場化運行體制、培育市場化經營人才等方面存在明顯短板。與此同時,各地在城市軌道交通人才的培養上尚未形成完整體系。

“隨著建設和運營規模的不斷擴大,軌道交通的投資和運營補虧額度也出現了大幅攀升。”專家表示,必須加快投融資機制創新步伐,促進行業發展質量效益,加快改善國內許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資金短缺狀況,唯此才能保持當前城市軌道交通行業良好的發展勢頭,為加快形成現代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做出應有貢獻。

樹立多贏的協同效應

當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産業處於快速發展的通道中,越來越多的地鐵等線路引領並支撐了城市化的發展,形成了“人隨線走”的良好態勢。換言之,城市軌道交通巨大的發展前景,也為創新其投融資體制機制創造了足夠的想象空間。

在中國城建院交通院院長秦國棟看來,儘管很多城市的運行里程和客流量都超過了香港,但在場站的開發利用從數量到質量上都有比較大的差距,“這其實是個發展理念的問題,要用全生命週期來考慮軌道交通的發展,要用新理念來引領投融資的創新,否則就會缺乏創新動力”。

“還要強調樹立多贏的協同效應,要用軌道交通建設帶來沿線土地增值的外溢效應,來有效反哺軌道交通的發展。”胡祖才舉例道,一些綜合性樞紐的換乘站沒有充分利用起來,而沿線的增值也沒有給城市軌道交通企業帶來應有的收益。軌道交通作為公益性的基礎設施,雖然由政府承擔主要責任,但通過開發帶來的收益反哺地鐵,既減輕了政府負擔又兼顧了社會效益,是一個共贏的方案,也是香港地鐵作為全世界唯一盈利的地鐵帶來的一條重要經驗。

專家建議,軌道交通在規劃時要和城鎮化規劃、城市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統籌考慮、有機銜接。如果在規劃中沒有考慮投融資創新、綜合開發,實施時就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規劃先行,一定要同步做好規劃的銜接和協同。

胡祖才表示,在投融資體制機制的創新上,既要加大力度,也要因地制宜。建設軌道交通高度重視投融資創新,切忌在缺乏充分評估的情況下一哄而上,要平衡好政府和市場、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的關係。“之所以要因地制宜,主要是各地情況有很大差異,北京、上海、廣州一線城市是一個情況,其他城市又不一樣了,所以在制定具體方案時,一定要考慮到與地鐵規劃建設同步的問題。”胡祖才説。

據悉,以PPP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軌道交通建設,受到了主管部門的肯定,推進沿線綜合開發,借助債券發行、資産證券化等模式多渠道籌措資金等,也受到了高層的支持。當天的研討會上,國家開發銀行行務委員馬健表示,國開行願意為各個地區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做好投、貸、債、租、證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記者 顧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