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就《“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答問

2016-12-05 09:47 來源: 發展改革委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眾志成城打贏脫貧攻堅戰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司負責人答記者問

國務院日前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國務院確定的“十三五”國家級重點專項規劃之一,是指導我國“十三五”時期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行動綱領。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司負責人就《規劃》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一、《規劃》出臺的背景和基本定位是什麼?

反貧困是古今中外治國理政的大事。打贏脫貧攻堅戰,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我國國際形象,是全黨全國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黨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進行決策部署,出臺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斷創新完善扶貧理論與工作實踐,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十二五”期間,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億多人,貧困發生率從17.2%降至5.7%,降低了11.5個百分點,貧困人口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趨於縮小。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脫貧攻堅的衝刺階段。當前,貧困問題依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突出的“短板”,脫貧攻堅形勢複雜嚴峻。從貧困現狀看,截至2015年底,我國還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832個貧困縣和12.8萬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630萬人。這些人口不僅貧困程度更深、自身發展能力更弱,而且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更大。從發展環境看,受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與國內經濟調控轉型等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增收減支形勢比較嚴峻;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短板”突出,縣級財力薄弱,産業結構單一,且低端化與趨同化並存;貧困人口勞動技能不足,就業渠道狹窄等。為科學指導“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工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組織編制了《規劃》。《規劃》是我國扶貧開發歷史上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實現了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的無縫銜接。

《規劃》以新時期中央扶貧開發系列決策部署為總遵循,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為總引領,以確保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與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為總目標,既突出了宏觀指導性,也強調了微觀可操作性,主要闡述了“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明確了産業發展、轉移就業、易地搬遷、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保護、兜底保障、社會幫扶、區域發展等方面的重大舉措、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是各地區各部門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行動指南,也是制定扶貧相關專項規劃的重要依據。

二、請介紹一下《規劃》編制的主要原則和考慮?

為全面實現中央確定的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主要遵循了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堅持牢牢把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規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有關要求,堅持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貫穿于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脫貧目標、主要任務、重大舉措和支持政策等各個環節,推動各類扶貧資源精準滴灌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村和貧困縣,確保做到精確瞄準、精準滴灌、靶向治療,避免大而化之、大水漫灌。

二是堅持與相關重大規劃、重大政策相銜接。《規劃》注重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及交通、水利、能源、教育、衛生、農業、林業、旅遊等專項規劃的銜接,繼承和細化了“十三五”脫貧攻堅總目標,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按照約束性和預期性兩種類型,細化設計了10項具體規劃指標,既強化“十三五”脫貧攻堅工作的底線要求,又體現《規劃》的預期引導作用。同時,《規劃》提出的重大舉措、重大工程、重大項目,也與有關專項規劃保持一致,確保《規劃》能夠落地實施。

三是堅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社會力量作用。按照新時期脫貧攻堅的新理念和新要求,《規劃》明確提出,要緊緊圍繞發揮我國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政府責任主要強調的是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將省、市、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層層壓實,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同時《規劃》特別強調,要充分發揮和利用好社會和市場兩個力量、兩種資源。比如,在易地扶貧搬遷中,引入了政策性、開發性金融資金用於工程項目建設;在産業扶貧中,引入了資産收益扶貧等模式。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