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貫徹執行新版《造林技術規程》需要注意什麼?

2016-12-09 10:30 來源: 林業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即將到來的2017年1月1日,對我國造林事業來説,將是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因為,從這一天起,我國將實施新修訂的《造林技術規程》。這將是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的一件大事,對於進一步規範、指導全國造林工作,科學推進國土綠化,提高科技興林水平,提升造林質量和成效,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規程》對2006年頒布實施的《造林技術規程》修訂調整力度較大,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和科技含量,引入了造林新理念,注入了造林新技術,調整了造林密度和造林分區,引導營造混交林,注重造林地生境保護,突出旱區等特定區域造林成效考核評價等,針對性、科學性、先進性、操作性強。要使新《規程》得到有效貫徹實施,需關注以下幾個問題,抓緊做好相關工作。

首先,要認真學習領會新《規程》的基本內涵、核心要義。

標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新《規程》是最基礎的林業標準之一,適用範圍廣、指導性強,是科學推進造林工作的技術統領。要充分認識新《規程》發佈實施的重要意義,領會掌握新《規程》的基本內涵、核心要義,特別是要掌握修訂後的變化內容。通過培訓、宣傳,使各級各類相關人員知曉、掌握並應用於造林管理和生産實踐。

其次,依據新《規程》,調整完善頂層設計。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特別是國家林業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應依據新《規程》對現行相關規定進行調整、完善,搞好頂層設計,才能使新《規程》得到貫徹實施。具體來説,要依據新《規程》做好以下工作:對相關的林業重點工程管理和技術規定進行調整完善,做到與新《規程》相互銜接基礎上的彰顯特性;國家林業局相關司局應依據新《規程》儘快修改完善與營造林相關的檢查驗收技術和管理規定,力爭做到從2017年開始與新《規程》同步實施;調整或廢止一些與新《規程》不適應的管理規定;各省、區、市應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本省的技術細則或具體規定;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應做好對新《規程》實施情況和實施效果的檢查評估工作,以便及時修訂完善。

第三,旱區要以水定林,處理好造林綠化與形成森林資源的關係。

水是制約旱區造林綠化的關鍵因素。以水定林、適地適樹,是旱區造林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目前的問題,一方面在造林樹種選擇、苗木規格、密度設計上,有的地方尚未能完全做到發展“雨養林業”;另一方面,不顧降水條件,一味追求造林必須形成森林資源,不管什麼降雨水平,灌木蓋度至少達到30%才算造林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不具備水分條件的地區不科學地推進造林綠化。依據新《規程》,具備水分條件的濕潤地區,達到規定的年限,必須達到鬱閉度0.2或蓋度30%的成林標準;不具備水分條件的旱區等地,就要因地制宜,以水定林,只要達到有效造林標準即可,不必追求造林3年-5年後,必須達到蓋度30%或鬱閉度0.2。

有效造林標準,是按照量水而行、以水定林、以自然恢復為主的原則,針對旱區等區域,在自然狀態下林木存活數量並能正常穩定生長提出的。有效造林標準可理解為低覆蓋度或低初植密度造林。實施低初植密度造林後,要搞好封禁管護。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工林與自然生長的林草植被相融合,將使人工林向天然化發展,發揮穩定的生態功能。有效造林標準引入後,不改變過去規定鬱閉度0.2或灌木蓋度30%的最低成林標準。這樣,將會引導旱區造林向適宜的覆蓋度方向科學發展。

第四,濕潤地區要以培育珍貴樹種為主體,搞好有林地補植,改善森林結構,培育優質森林。

在新《規程》劃分的9個造林區域中,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等5個區域是以氣候帶劃分的,總體上處於濕潤地區,水分條件較好,適合喬木生長,森林資源相對豐富,但林地生産力水平和森林質量有待提升。這些區域是我國重要的優質木材生産基地。要按照新《規程》,以培育珍貴樹種特別是紅木類樹種為主體,搞好有林地補植。要注意需補植林分的選擇和確定,將鬱閉度0.4(不含)以下且依靠自然力難以提高鬱閉度並需改善林分結構的中幼齡林作為補植對象,補植的樹種能夠在林冠下正常生長髮育,並能與已有林木形成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實施過程中注意保護好有培育前途的已有幼苗幼樹。

第五,城鄉綠化、四旁植樹等身邊增綠,要多種防霧霾等抗污染能力強的保健樹。

降低PM2.5濃度,樹木起著重要作用。城鄉綠化中要充分發揮樹木的“綠肺”功能,以最大限度地減少PM2.5的危害。專家認定,葉片上有茸毛、能分泌汁液、葉片粗糙的樹種,吸附灰塵、降低PM2.5濃度的效果比較好,葉片光滑的樹種不易於吸附灰塵等;葉片數量多、面積大的樹種,吸附灰塵等比葉片數量少、面積小的樹種效果好;常綠喬木樹葉長期存在,比落葉喬木吸附效果好。城鄉綠化要逐漸淘汰“飄絮”的楊樹柳樹等。目前已發現幾百種植物對人類具有保健功效,能散發多種含有殺菌素、抗生素等化學物質的氣體,通過肺部及皮膚進入人體抑制和殺死原生病毒和細菌,起到防病強身的作用。居民居住集中區,應加大力度培育 “吃”污染物能力強的樹木。四旁植樹、城鄉綠化執行新《規程》的同時,也要參照執行2016年國家林業局發佈的3個行業標準即《鄉村綠化技術規程》《城鄉結合部綠化技術指南》《通道綠化技術規程》。在《城鄉結合部綠化技術指南》中,列出了抗二氧化硫、硫化氫、氯氣和氯化氫、氟化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臭氧、過氧硝酸乙酰脂、氨氣等抗空氣污染、抗土壤污染、滯塵和殺菌等喬灌草植物,種類較多,針對性強,各地可選擇使用。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