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營造穩定宏觀經濟環境

2016-12-10 07:24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開欄的話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以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交出了一份亮麗成績單。今天起,《經濟日報》連續推出“‘十三五’開局考”專欄,全面梳理一年來的新進展新實踐。

“‘十三五’開局考·政策篇”將報道一年來,在中央部署下,各地各部門適度擴大總需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情況。此後將推出“‘十三五’開局考·福祉篇”等,從群眾關心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民生保障等角度,展現百姓在“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獲得感。

今年以來,我國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改革卓有成效,經濟平穩發展,民生持續改善。

在落實“宏觀政策要穩”方面,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有力、有度、有效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為經濟結構性改革營造了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宏觀政策“穩”字當頭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依然乏力,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我國經濟之所以能夠頂住下行壓力平穩前行,靠的不是“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通過實施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積極的財政政策在今年得到延續。這一輪積極的財政政策並非主要依靠擴大政府投資,而是以綜合性和帶動性更強的手段推進,包括適當提高赤字率、減稅降費、盤活存量資金、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支持脫貧攻堅等政策措施。

今年適當提高了赤字率。根據全國人大通過的預算,全國財政赤字安排21800億元,比2015年增加5600億元,赤字率為3%。通過提高赤字率,有力支持了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並將籌集資金投向市政建設、交通運輸、保障性住房、教科文衛、農林水利、生態建設等基礎性、公益性項目,既帶動了投資,又保障了民生。

在結構調整期和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的環境下,今年以來,貨幣政策總體保持穩健。從總量上來看,貨幣政策支持了實體經濟的有效資金需求。數據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51.95萬億元,同比增長11.6%;9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為104.1萬億元,同比增長13%;2016年1至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4.3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1.78萬億元。

同時,我國加強財政、貨幣、産業等多種政策措施的搭配,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培育新動能與改造傳統動能共進,有力促進了經濟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

調控方式不斷創新

宏觀政策保持穩定,並不意味著一成不變,而是穩中求進,積極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針對市場變化及時預調微調。

全面推開營改增,是本輪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大亮點。從5月1日起,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這是本屆政府採取的最大減稅措施。最新數據顯示,營改增減稅規模呈逐月放大趨勢,全年總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為經濟注入了巨大活力,在降成本、促創新、保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還出臺了其他多項減稅降費措施,包括擴大相關政府性基金和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徵範圍、階段性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費率等。

今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另一大亮點,是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既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又有力帶動民間投資。截至2016年9月末,財政部兩批示範項目232個,總投資額7866.3億元,落地率達58.2%。近期確定的第三批示範項目達516個,投資總額逾1.17萬億元。

此外,中央財政還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支持化解過剩産能,做好職工安置工作。

穩增長防風險並重

在今年宏觀政策實施中,注重建立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以可控方式和節奏主動釋放風險,重點提高財政、金融等方面風險防控能力。

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問題一直頗受關注。目前已建立了透明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截至9月底,全國地方已經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1347億元,佔全年新增限額的96.2%,通過用好用足新增地方政府債券資金,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穩增長、補短板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地方政府債務領域也存在局部地區償債能力有所弱化、違法違規融資擔保現象時有發生等新問題。國家不斷加強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切實防範化解財政金融風險。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從多方面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工作機制。

今年四季度以來,貨幣政策在保持穩健的同時,更加注重抑制資産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央行在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注重抑制資産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同時,通過在公開市場上“鎖短放長”等措施,減少金融機構的加杠桿行為。

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相結合,為結構性改革拓展了時間和空間。展望明年,要繼續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保證財政合理支出,推進減稅降費,促進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貨幣政策要繼續保持穩健,既要防止總需求出現短期過快下滑,也要避免過度放水而推升債務和杠桿水平。

新形勢下,我國應加強重大政策統籌協調,把握好政策的方向、力度、節奏和出臺時機,推動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共同發力、形成合力,在穩增長的同時,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的實現。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