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電動汽車為何不被廣泛接受

2016-12-12 07:32 來源: 科技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電動汽車為何不被廣泛接受
——終結“充換電”之爭(上)

“充電”還是“換電”,我國電動汽車産業發展這一與生俱來的話題,在11日開幕的“2016中國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創新高峰論壇”又被提起。但這一次,利益的色彩淡化,爭議的音量調低。來自政府部門、業界和高校的專家,以“開放、智慧、互動、高效”的充換電網絡為目標,研討創新充換電服務商業模式,以期終結“充換電”之爭。

為何換不來想象中的爆髮式增長?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趙一農在論壇主旨發言仲介紹,今年前10月,全國新能源汽車産量為35.5萬輛,銷售33.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7.9%和82.2%;前10月,全國新能源汽車銷售33.7萬輛,保有量約80萬輛;而業內最樂觀的預期,後一數字年內有可能達到100萬輛。

80%左右的增速、百萬輛關口的迫近無不令人欣喜,但距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十三五”末“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産能力達到200萬輛,累計産銷量超過500萬輛”的目標仍相去甚遠。在稍後的參觀環節,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鄭柵潔亦表示了對“500萬輛”目標的擔憂。

這跟今年初電動汽車“京滬行”完成,一位上海車主被問到“開電動汽車最大好處是什麼”時的回答形成鮮明反差——答曰“電動汽車的好處,誰用誰知道”,因為,最大的開銷竟然是停車費,每百公里僅及汽油1/7到1/6的電費支出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包括鉅額補貼在內的諸多國家産業政策扶持,超過16萬個公共及私人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已有車主的極力追捧,加上生産商高漲的産能積極性,為何換不來想象中的爆髮式增長?

充電模式缺失了汽車便利性的一半

這個問題,站在業內看難解析,跳出業界看易分清。

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建國等業界人士,不止一次談到以服務“增強消費者購買、使用電動汽車的信心”,“信心”二字,直擊問題要害。

在電動汽車普遍續航里程小于300公里,電池技術短期內尚難達到接近常規汽車三五分鐘加滿油、甚至“即插即用”的情況下,消費者信心何來?僅憑用車成本優勢顛覆已成型上百年的市場慣性,又有何勝算?

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司長唐元提出“對分佈式充電和集中式換電應當統籌考慮,不可偏廢”的主張,基於以下分析:汽車有著史上任何其他交通工具所沒有的快捷性和便利性,即“門到門”“點到點”的實現——“門到門”無需解釋;“點到點”的點指的是時間點,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可以説,“門到門”“點到點”,是汽車的兩大基本屬性,而電動車的充電模式,恰恰犧牲了“點到點”,缺失了汽車便利性的一半。這才是電動汽車迄今不被更大範圍內接受的深層原因。(記者 瞿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