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首個社會救援組織規範發佈:助力災害應急救援

2016-12-13 18:1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 胡喆)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日前召開社會組織救援峰會,同時發佈了我國首個社會救援組織規範——《德清公約》。

公約包括在法律範疇內、政府主導下開展工作,以搶救倖存者生命為主要目標,需掌握專業技術,遵循屬地行動原則和能力優先原則等共九個方面,確立了社會救援組織會員定位及發展方向、規範救援行動,促進我國社會救援組織有序發展、提供行業示範。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佈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防災減災救災事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

政府承擔減災救災主體責任,但在大災大難面前第一時間仍需要當地人民群眾的自救和互相救援,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工作為減災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培訓部主任賈群林表示:“我國的救災工作只靠政府、軍隊、武警力量確實有限,大災大難發生之後,第一時間還是要靠當地人民群眾的自救和互救。”

本地社會力量具有熟悉災區地理環境、通曉本地方言、距離受災地區近、後勤自給保障便利等優勢。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副主任高玉成認為,應根據災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救災需求,引導支持災區本地社會力量就近參與減災救災工作,充分發揮他們便利條件和優勢。

2016年中國經歷了尼伯特颱風災害、南方和河北水災、浙江水災等各類大中小型災害,我國各地應急救援組織團結協作,無論是在生命救援還是災後服務工作都做出不錯的成績。2016年又逢我國防災減災十三五規劃實施的第一年和《關於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工作的指導意見》正式實施的第一年,我國災害防禦、治理面臨新機遇和新挑戰。

社會救援隊伍的救援工作已經從傳統的生活救助逐步延伸到心理援助、情緒撫慰、遺屬陪護、婦幼病殘老等特殊人群救助、生計恢復發展。同時,我國社會救援工作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很多志願者和社會組織的救援隊伍的專業素養還需要提高。

救援是高危行業,需要提高自身素質。賈群林指出,專業救援技能不過關,“冒著生命危險救別人”這是一種不科學的行為,通過各種渠道提高救援隊伍的素質,才能在救援中避免不必要的人員傷亡,更好地為災害防禦和應急救援而服務。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