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自貿區:打造改革創新開放的新標桿

2016-12-14 07:36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自貿區改革新成果】

  清晨6:30,運載著一批新款服裝的CK218航班在上海浦東機場緩緩降落。卸貨後中遠物流的地面代理迅速開始理貨並確認海關艙單。7:02,向海關提出先進區後報關申請,3分鐘後收到審核放行回執。7:19,第一車貨物進入自貿區海關卡口。8:28,理貨完成向海關進行進境申報,12分鐘後收到放行回執。9:53,貨物裝車完成申請出區,兩分鐘後收到海關回執。10:10,貨物順利通關出區進入國內。此時,距離飛機落地僅僅過去3小時40分鐘,創造了上海自貿區空運物流運作的全新速度。

  “太快了!”上海中遠空港保稅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孟路明一臉興奮,“這批貨物進口如果在自貿區外操作,可能需要一至兩天的時間,通過自貿區可以做到當天進當天出,物流的時間成本大大降低。”而自貿區新速度的背後,是上海海關為此設立專門的課題攻關組,研究自貿區海關創新制度的疊加運用,以更好地滿足企業需求。

  這只是120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貿區一個尋常的早晨。從表面上看,上海自貿區的很多地方並沒有大的變化,但是越來越多身處自貿區的人,從細微之處真切感受到自貿區帶來的深層改變。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這裡就成為新時期的“改革高地”——不僅在通關便利化和投資自由化上邁出實質步伐,還先行先試100多項改革措施,並複製推廣到全國;從最初的28平方公里擴大到今天的120平方公里,更在廣東、天津、福建等地複製出10塊“改革開放試驗田”。“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如今的上海自貿區要把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做改革開放新標桿。

  制度創新之花遍開

  “現在,我和法務部同事去自貿區辦理對外投資審批,只要5個工作日就能拿到備案證書。”回想起入駐上海自貿區後的點滴,藥明康德集團財務部高級主任王繼超感慨,這與原先3個多月才能拿到證書相比,時間大幅縮短。

  三年來,從檢驗檢疫方面針對動物源樣品的審批放寬制度,到金融方面的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FT自由貿易賬戶建立,都讓藥明康德對自貿區的制度創新有了實實在在的感受。

  生物醫藥和集成電路是上海張江兩大“拳頭産業”,長期以來,這兩大産業卻深受“監管之困”。上海自貿區擴區後,張江園區正式成為上海自貿區的一部分。在張江丹桂路835號內,經過近一年時間建成的“跨境科創監管服務中心”,讓張江核心園900多家創新企業因此受益——機場貨站和監管倉庫功能延伸至張江園區,無須遠赴浦東機場辦理貨物通關、查驗、提貨,在“家門口”就能“一站式”搞定。

  上海海關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跨境科創監管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後,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從原先的兩至三天縮短至6~8小時,並可為特殊生物醫藥材料的冷凍冷藏、恒溫等提供個性化服務,助力張江生物醫藥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在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看來,三年來的改革,圍繞制度創新這個核心,上海自貿區目前已主要形成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著眼于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開放創新制度、與開放型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政府管理制度以及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的法治保障制度。

  “自貿區理念”紮根

  投資領域的負面清單,貿易領域的單一窗口,金融領域的電子圍網,政府監管領域的證照分離……三年來,上海自貿區為全國貢獻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更可貴的變化在於,“自貿區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自貿區建設理念倒逼政府職能更大轉變,深化權力運行,成為共識。

  11月28日,上海宣佈在浦東新區和自貿試驗區率先啟動企業名稱登記改革試點。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浦東新區和自貿試驗區已率先探索了“證照分離”、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住所登記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造更為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環境。

  日前,上海自貿區首單知識産權全球複合險和全國首單知識産權運營險在浦東誕生,幕後推動者,就是浦東新區知識産權局。浦東新區知識産權局是首家單獨設立的、集專利、商標、版權行政管理和綜合執法職能于一身的行政機構,開創了全國的先河。此前,浦東新區已經先行先試,完成工商、質監、食藥監“三合一”改革,組建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上海自貿區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是,所有片區集中在浦東新區,這給了上海在一個完整的行政區內系統推進改革的機會。“放、管、服”,這是上海自貿區在實踐中探索出的“三字經”,分別代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一系列新氣象的背後,以自貿區理念改造一級政府的態勢已然成型。(記者 顏維琦)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