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資産“登記上網”有了職業經理人

2016-12-14 07:36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週一早上,吳中區甪直鎮莆田村村支書顧福男,打開了電腦裏的村級資産信息平臺。全村所有的土地、樓宇等集體資産信息盡收眼底,這為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提供了全面、準確的信息支撐。

“每個地方都標注了基本信息,還有照片,能很直觀地看出來。”顧福男指著電腦説,基本信息的了解已經可以足不出戶,“標注藍色的,表示這個廠房已經租出去了,還能顯示承租人、經營範圍、租期等基本信息。標注紅色的,表示這裡還有待開發的資源。”

2015年5月,經中央深改組、國務院同意,全國29個縣(市、區)成為農村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國家級試點單位,吳中區成為試點之一。“要想進行集體資産的股份權能改革,首要任務就要進行清産核資,對有多少資産有明確的界定。”吳中區委農村辦公室副主任胡偉介紹,吳中區委託第三方專業測繪機構,深入田間地頭精準測繪成電子資料,將集體資産信息化、圖像化,全部納入區級資産信息監督交易平臺。

經清産核資統計,吳中區集體資産達495億元,凈資産179億元。按照“量化到人、確權到戶、戶內繼承、社內流轉、拓展權能、長久不變”的基本原則,吳中區統一明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辦法,採用多種配股方式共存的模式,對大多數村(社區)實施股權固化管理。截至10月底,從村(社區)數量看,全區股權固化改革任務已完成75%。

“從經營上來説,吳中區的農村集體資産交易,年底前將全部接入蘇州産權交易系統。”吳中區委農村辦公室合作科科長沈建剛介紹,“以前農村有廠房要出租,可能會出現一個人説了算的情況,隨意處置。現在全部接入系統,必須在網上公開競價,充分參與市場競爭。”

為了釋放發展活力,吳中區開始探索“政經分開”。各股份制合作社卸掉社區事務的擔子,成為獨立的經濟組織,讓職業經理人經營農村的集體資産。“各股份合作社配備1名總經理、1名財務和若干管理人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管理、協調合作社的日常事務。”胡偉介紹。

針對部分村莊“勢單力薄”的現實情況,吳中區甪直鎮率先探索建立鎮級集團公司。鎮裏17個合作社聯合鎮上的集體資産經營公司,通過共同出資、入股,以集團出面經營,實現抱團發展。

“集團經營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模具産業園,總投資達5億元。這樣的規模,一個村子很難有能力完成。”吳中區甪直鎮經營管理辦公室主任唐雙榮介紹,目前全區所有的14個鄉鎮均建立了集團公司抱團發展股份經濟。

股份合作改革,不僅讓吳中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了股權,而且實現了集體資産“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轉變,股份經濟實力、分紅能力也不斷增強。2015年,吳中區股份合作社擁有資産102.1億元,凈資産64億元。

改革還帶來了明顯的溢出效應,推動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物業股份合作社、民房合作社、勞務合作社、農産品合作社的蓬勃發展。全區農民合作社達414家,有效盤活了依附在農民身上的土地資源、農産品資源、閒置農房、閒置勞動力、閒散資金等生産生活要素,不斷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記者 蘇雁 本報通訊員 王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