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天文學家在“化石星系”中發現一氧化碳氣體

2016-12-14 19:4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京12月14日電(記者 王玨玢)記者14日從南京大學獲悉,由國內多名天文學者組成的團隊在一項最新研究中,首次在一個誕生於宇宙産生初期的“化石星系”中發現了一氧化碳氣體。這一發現,為探索早期宇宙恒星的形成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據。科研人員認為,在宇宙誕生之初,恒星也很可能形成于分子氣體。

所謂“化石星系”,是指形成于宇宙早期但隨後很少演化的星系。通常認為,這些星系誕生於宇宙産生初期,它們至今具有非常低的金屬含量,與宇宙早期環境十分類似。研究“化石星系”,對理解宇宙第一代恒星和星系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領導者、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施勇説,科學家普遍認為,現在的恒星,比如人們熟知的太陽,是由分子氣體雲在引力作用下向內塌縮而形成的。當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的極低溫度,分子氣體逐漸收縮,內部壓強小于氣體本身的萬有引力,就會最終形成高密度的氣體球:恒星。但在宇宙誕生之初,恒星是怎樣形成的?是與今天的機制類似,還是直接形成于溫度更高的電離或原子氣體?這一直是科學界懸而未決的難題。

尋找早期恒星形成于分子氣體的證據,首先要在“化石星系”中找到分子氣體的標誌:一氧化碳氣體。過去十幾年來,國際上多個科研團隊已經使用不同望遠鏡在“化石星系”中搜尋一氧化碳,但都沒有成功。

2014年起,施勇教授團隊也與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王均智、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高煜等,一起開展一氧化碳氣體搜尋工作。今年3月,研究團隊申請獲得了西班牙毫米波射電天文所(IRAM)30米口徑毫米波望遠鏡60個小時的觀測時間。經過近10天的觀測,科研人員成功在一個名為DDO70的“化石星系”中探測到一氧化碳氣體。這也是國際上首次在“化石星系”中發現一氧化碳氣體。這一發現,直接證明了“化石星系”中存在冷分子氣體,科研人員推斷,在宇宙形成早期,“化石星系”中的恒星也與今天類似,形成于分子氣體的塌縮。

該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