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遼寧阜新:打通精準扶貧“最後一公里”

2016-12-20 09:27 來源: 遼寧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打通精準扶貧“最後一公里”
——阜新197名“第一書記”脫貧攻堅側記

幾名婦女在大棚裏育苗。在“第一書記”的帶領下,過去只會種玉米的貧困戶,借助設施農業逐漸脫貧致富。朱學著 攝

核心提示

阜新市是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確定的3個“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之一,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阜新市以抓黨建促脫貧為抓手,在省(中)直單位向40個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的基礎上,市縣兩級又向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157名,實現19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覆蓋。自駐村以來,雖然“第一書記”們皮膚被曬得黝黑,渾身散發著“土氣”,但是基層陣地活躍了,百姓生活富裕了,“第一書記”在這個廣闊天地中接了地氣、聚了民氣、長了才氣,成長為脫貧攻堅戰的一支勁旅。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貧困村“窮根子”久拔不掉,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是其中一大主因。黨的惠民政策落實不到田間地頭,解決溫飽的路子沒人上心,基層黨組織不給力,發展的精氣神也就散了。

阜新市將脫貧攻堅與基層黨建有機結合起來,要求並指導縣區有針對性地選配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熟悉“三農”工作的幹部擔任貧困鄉鎮黨政主要領導。鼓勵和選派作風好、能力強、真心為群眾服務的優秀年輕幹部、高校畢業生到貧困村工作。把服務群眾有熱情、致富帶富能力強的能人選進村“兩委”班子。同時,根據貧困村的要求精準選配“第一書記”,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

今年1月,阜新市委、市政府下發《關於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在這份綱領性文件中,明確提出每個貧困村都要派“第一書記”。此後,市、縣兩級157名“第一書記”飽含“誓教山鄉換新顏”的豪情和擔當,打點行裝,奔赴四方。

阜新市扶貧辦主任王城説,千條理、萬條理,脫貧致富是硬道理。精準選派“第一書記”到貧困村,就是想讓他們打通精準脫貧“最後一公里”,帶領當地群眾走出一條脫貧增收的路子。

“第一書記”們深知,抓班子、帶隊伍比拉資金、跑項目更重要。把散亂的班子“攏”起來、把支部的威信樹起來、把隊伍的治理能力提起來、把“堡壘”的戰鬥力激出來,才是貧困村由輸血到造血、強基固本的首要任務。“第一書記”們協調配齊村“兩委”班子,著力解決班子不團結、軟弱無力、工作不在狀態等問題;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嚴肅黨組織生活; 建設和完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把村黨支部建成脫貧攻堅的堅強堡壘。

阜新市委辦公室駐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東紅帽子村“第一書記”趙建宇對村“兩委”換屆全過程參與、指導和監督,確保換屆紀律,配強配優班子。通過換屆,村“兩委”班子為民服務意識增強了,帶富本領提高了。村黨支部書記郭樹生和村主任王廣輝帶頭墊資2萬元,清除積存已久的垃圾50多噸。村“兩委”一班人帶領村民新建垃圾池15處,修建路基10公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郭樹生動情地説,“第一書記”駐村時間畢竟是短暫的,但帶出堅強的村“兩委”班子和優秀的黨員隊伍,是給鄉親們留下的寶貴財富。

扶貧先扶智。“第一書記”大力宣傳黨的扶貧開發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把黨的溫暖送到貧困戶心坎上。他們來到每名貧困戶家中,坐在炕頭上嘮家常,發現和挖掘貧困戶的特長和資源優勢,幫助選準産業發展路子,激發他們致富奔小康的熱情和信心。

一個富有戰鬥力的黨支部,使貧困戶有了自力更生的高度自覺,脫貧攻堅就有了動力之源。“第一書記”在上級有關部門和鎮村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下,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項目建設為紐帶,積極推行“黨支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貧困戶”“黨支部+重點項目+貧困戶”等産業發展模式,把農民有效組織起來,增強了貧困人口脫貧的內生動力,推動了産業發展、集體增收、農民致富,實現了“1+1+1>3”的疊加效應。

去年9月,阜新市扶貧辦選派綜合科科長劉立濤任大巴鎮副鎮長兼任車新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他與村“兩委”班子共同努力,通過內引外聯注入各類資金4500多萬元,將全村冷棚葡萄種植面積擴大至133公頃,將車新村打造成“東北冷棚葡萄第一村”。他還利用政策性資金,開創將扶貧資金折股量化、經營收益按股分紅的新路子,幫扶車新村形成了市、縣、鎮、村四級書記抓扶貧的“車新模式”。

談到當“第一書記”的體會,劉立濤説要做到“三協調一帶動”:一是協調好自己與村黨支部和村“兩委”的關係,大事小情多商量擰成一股繩,搞好團結攜手並肩奮鬥; 二是要協調好村裏與市、縣、鄉鎮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各級各部門的關係,促進各項政策在村里落地; 三是要協調好內部挖潛與內引外聯的關係,積極營造招商、安商環境,內外協同發展壯大脫貧主導産業,加快社會經濟發展;四是充分激發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帶動貧困群眾自發參與到生産致富行動中來,齊心協力摘掉貧困帽子。

在阜新市197個貧困村,貧困戶過去靠地來錢、靠天吃飯、靠幫扶脫貧,現在出現了靠産業脫貧、靠勤勞增收、靠市場致富的喜人局面。“舊三靠”到“新三靠”的背後,有“第一書記”們的辛苦努力與智慧付出。(記者 侯悅林)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