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文化之美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 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
立足傳統,國際化表達。中國展示文化自信的步伐穩健,足音強勁。
在即將過去的2016年,精心譯製的影視劇、原汁原味的文學作品、經典跨界的藝術混搭閃亮登場,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文化之美,編織華彩篇章。
揚帆出海 中國影視漸成“華流”
“《歡樂頌》終於又開拍了,希望能儘快看到。劇中的中國城市繁華漂亮,年輕人友善,工作充滿激情,”越南姑娘阿銀得知這部電視劇開拍第二季後興奮地説。
像阿銀這樣癡迷中國影視劇的越南人不在少數。61歲的阮氏雲在女兒的帶動下也熬夜追劇。“《歡樂頌》節奏平穩,內容親和容易理解,適合所有年齡段的觀眾。”
上世紀90年代,《渴望》《西遊記》《還珠格格》等中國電視劇在越南播出時,全劇只有一兩個配音演員或乾脆用旁白,近期播出的中國電視劇則在翻譯配音方面下足了功夫。
越南國家電視臺播出由廣西電視臺譯製的《北京青年》。50多名越南籍人士受邀參與翻譯和配音,包括越南影視明星、主持人、在華留學生等。其中,男女主角分別由越南話劇團副團長黎宏光和越南著名演員阮氏青玄配音,用地道的越南語演繹北京青年的喜怒哀樂。
在遙遠的非洲,同樣有大批影迷通過影視劇了解中國,分享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借助中國四達時代集團的“中國影視”頻道,“北京影視劇非洲展播季”三次走進非洲,《滾蛋吧!腫瘤君》《匆匆那年》《北京遇上西雅圖》等影視劇被譯成英語、法語、斯瓦希裏語等7種語言集中展播。
肯尼亞女觀眾米爾德麗德和兒子曾接待《青年醫生》劇組。“他們問我對這部電視劇有什麼建議,我説應該有英語或斯瓦希裏語配音,”她説,“沒想到,一個星期後電視劇便有了英語配音。太棒了,他們效率真高!”
“對於非洲人來説,中國很遙遠,可是通過中國影視劇,我們感覺到中國人就在身邊,和我們一樣,有生活的煩惱,也有共同的夢想和追求。我們歡迎這樣的故事,”坦桑尼亞國家電視臺臺長姆沙納説。
中外合拍是國産電影走出去的有效途徑之一,合作方式正從最初以資金注入為主向技術和專業性合作轉變。《功夫熊貓3》歷經4年醞釀和製作,由美國夢工廠動畫、中影股份、東方夢工廠聯合出品,幕後中國團隊力量強大,全片約三分之一在中國製作完成。
精心譯製、中國頻道、中外合拍……伴隨海外推廣形式的不斷創新,中國影視“出海”步伐疾而穩,以中國影視作品為代表的中國文化正在迅速走向世界,日益擴大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