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南京“水陸空”立體治污補短板

2016-12-22 13:49 來源: 新華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生態環境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南京尤其如此。”南京市環保局長包洪新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落實省委、省政府“兩減六治三提升”(簡稱“263”)專項行動,省會城市要帶頭做表率,讓優美生態環境成為“人文綠都”的亮麗名片。

開展“263”專項行動,南京既全面整治,又突出特色,針對城市環境突出問題,重拳治霾、生態治水、鐵腕治土,“水陸空”立體治污,誓讓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重拳治霾

2020年空氣優良天要達80%

截至12月18日,南京今年PM2.5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12.7%,這是南京2015年該項指標比2013年下降26.9%基礎上的又一次“躍進”。今年南京空氣質量“優秀”天數達52天,比去年多了20天!

“南京空氣質量改善,是控制煤耗、工地治理、尾氣治理多管齊下的結果,工業減排貢獻最大。”南京市環保局污控處處長郭健介紹,2013年起南京新興産業佔比已超重化産業,但工業結構依然“偏重”。“十二五”期間,南京以壯士斷腕的決絕,關停609家“三高兩低”企業,取締1200多臺小鍋爐,年煤耗總量從3600萬噸降至3240萬噸。

燃煤相對集中到大電廠後,南京又對全市30萬千瓦機組以上的燃煤電廠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到今年底600萬千瓦煤電機組將完成改造。改造前,南京華能電廠煙塵、SO2、NO2的排放總量為150毫克/立方米,“超低”改造後,三項指標均大大低於國標,加起來只有37毫克/立方米。

重拳治霾,南京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0%以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0%。“工業污染氣體減排,越到後來越難,因此我們限排標準更高、措施更嚴。”郭健説。

去年4月起,南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污費上調3-10倍,明年起揮發性有機物排污費也將大幅上漲。

2018年底前,除關閉整改南京化工園46家企業,化工園外89家涉及危化品生産、使用、倉儲的企業也將關停整治,並全部削減小鑄造等低端産能。

到2020年,南京煤耗將降至3100萬噸。對10萬千瓦以上的燃煤機組超低改造,1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完成節能環保改造,並對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明年底前重點行業全面使用低揮發塗料,到2018年建築施工全部使用水性材料。

生態治水 劣五類“清水塘”重現清水

清水塘是南京城東幹道邊一片50畝的水面,周邊新樓盤環繞,但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夏天發出惡臭,居民投訴不斷。今年下半年,南京市秦淮區對清水塘岸邊雨污分流,塘底清掉淤泥,又在水中投放食藻蟲生物,幾個月下來,原來的劣五類水變成四類水,塘水能見度達兩米。

清水塘是南京“排水達標區”治水的一個縮影。秦淮區水務局局長盧傑説,水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而複雜的工程,一朝一夕難以見效,而老百姓對水環境改善的期待日甚一日,怎麼辦?理性的選擇是既解“急難”,又抓“根本”;既要治本,也要治標。

秦淮全區劃分1000多個排水達標區,目前已整治300多個,到2018年將全部完成整治。每條河段都要清除底泥,排查污染源,封堵排污口,加上生物治理、引流補水,先讓河水清起來、流起來,再推雨污分流,做一片成一片。按此思路,南京內秦淮、明禦河翻了個底朝天,秦淮河東西五華里清走十幾萬方黑臭底泥,沿河向兩邊逐步雨污分流。今年底,秦淮畫舫將從夫子廟開到西水關,十里秦淮水上遊全部貫通。

循序漸進,積小勝為大勝,最後達到綜合治理,南京今年已消除36條黑臭河,明年的整治計劃在原有基礎上大擴容。南京市環保局監測科技處居小秋介紹,南京原計劃明年治理57條黑臭河,由於各區紛紛自加壓力,納入治理的黑臭河增至109條。

南京還出臺《主城水系連通及生態補水規劃方案》,開建3條補水“大動脈”,在秦淮河入城的七橋甕建設凈水廠,讓所有的河網貫通連接,讓每一條河都“活”起來。

鐵腕治土 “化工搖籃”轉身濱江新城

12月6日,南京市國土局公佈的多宗出讓地塊中,標號“小南化二期”的和燕路560號地塊引人注目:這片南京化工廠搬遷後的污染用地,經過土壤修復變身“二類居住用地”。而在2015年8月28日,中航地産就以22.7億元摘得小南化一期地塊,樓面價10304元/平方米,成為燕子磯“地王”。

給小南化污染用地帶來神奇變化的是土壤修復。燕子磯新城建設指揮部負責人周華山介紹,燕子磯被稱為“化工的搖籃”,民國時期這裡就開辦化工廠。2012年,燕子磯關停51家化工廠。工廠搬遷後,新城指揮部花了兩年時間對化工廠用地的土壤、地下水進行全面體檢。實驗人員先在小南化地塊劃出地塊,進行小試、中試,掌握可靠的數據和整治依據,制定原位氧化修復、異位常溫/熱解析技術、微生物降解等三套方案,再把藥劑按比例注入高壓旋噴式攪拌機,像打井一樣深入幾米的地下污染區……整個修復歷時1年多、耗資2億元。2014年底,經第三方環境機構檢測,小南化地下水及土壤修復達標率超過95%。去年12月23日,國家環保部原副部長李幹傑來此考察,稱小南化土壤修復採用一系列新工藝,為國內大規模場地實踐提供先例,具有示範意義。

化工企業搬遷後,經過“刮骨療毒”,燕子磯地區將建設規劃人口50萬的濱江新城。南京市環保局固體廢物監督管理處陳鵬介紹説,南京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到2020年,全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90%以上。“三高兩低”企業搬遷後,都要經過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進行風險識別。明年底前,南京工業退役地塊污染調查將全部完成。對未經調查、風險評估和修復治理的污染場地,禁止土地流轉和不動産轉移登記。為鼓勵社會和市場機構參與,南京在新港開發區建立土壤調查、修復和評估的環保産業服務區。  (記者 顧巍鐘)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