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文化産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2016-12-25 10:31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由2015年的8%將達到15%。數字創意産業成為要重點培育的5個産值規模達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産業之一。

數字創意産業緣何能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將對文化産業産生哪些影響?

釋放新的“政策紅利”

“數字創意産業進入此次印發的《規劃》,可以和2009年出臺的《文化産業振興規劃》相提並論。”在中國傳媒大學協同創新中心齊勇峰教授看來,兩個規劃都表明文化産業已上升到國民經濟重要戰略性産業的新高度,為文化産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經過多年發展,2015年我國文化産業增加值達27235億元,佔GDP比重3.97%。“數字創意産業”進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規劃,無疑是對文化産業新一輪的強刺激。

“這次的《規劃》有一系列新的發展思路,將拓展文化産業的新業態和新模式,助力文化産業提質增效。”國家信息中心主任分析師張振翼認為,《規劃》中對數字創意産業發展是“軟硬兼施”,硬體設備上要“創新數字文化創意技術和裝備”,軟體內容上要“豐富數字文化創意內容和形式”。可以預見,文化裝備製造業會有新的發展方向和消費市場,加快虛擬現實、全息成像、裸眼三維圖形顯示等核心技術創新發展,加強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在數字文化創意創作生産領域的應用,促進創新鏈和産業鏈緊密銜接,會形成新的産業格局和産業生態。

具備一定産業基礎

對於數字創意産業“猛然”進入《規劃》,部分人産生疑問:未來五年,“數字創意産業”真能撐起十萬億元的産業空間?

“其實,數字創意産業並不是無源之水,而是有一定的産業基礎和條件。”文化部文化産業司負責人分析,截至2016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是7.10億人,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各類互聯網服務應用均保持高速增長。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發展極大促進了數字文化産業發展。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廣泛普及,動漫遊戲、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視頻等數字文化産業迅速發展,已經成為目前群眾文化消費的主産品。

“在當前文化消費形態愈加數字化、網絡化的形勢下,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産業不僅有利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産業優化升級,更重要的是使中華文化的表達和弘揚有了更強大的技術裝備優勢。”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強調,依託先進數字技術,能推動實施文化創意産品扶持計劃和“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建設數字文化資源平臺,實現文化創意資源的智慧檢索、開發利用和推廣普及,引導形成産業鏈。努力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數字創意品牌,支持中華文化“走出去”。

在“融合”上下功夫

數字創意産業進入《規劃》,只是繪出了藍圖,未來在實施中並不輕鬆。文化部文化産業司負責人理性地指出要實現目標,重點應在“融合”上下功夫,以數字技術和先進理念推動文化創意與創新設計等産業加快發展,促進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和相關産業的相互滲透。

“推動數字文化創意和創新設計在各領域應用,培育更多新産品、新服務以及多向交互融合的新業態,形成創意經濟無邊界滲透格局。”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王齊國教授認為,“數字創意産業生態的培育”要形成“融合”氛圍,産生“融合”的化學反應。

“政府倡導發展數字創意産業,但企業才是實施主體。”王齊國注意到,按照規劃要求,要激發企業的積極性,鼓勵企業加大工業設計投入,推動工業設計與企業戰略、品牌深度融合。同時,要完善數字創意“雙創”服務體系,通過全民創意、創作聯動等新方式,挖掘優秀文化資源,激發文化創意,創作優質、多樣、個性化的數字創意內容産品。(記者 張玉玲)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