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穩中求進促外貿回穩向好

2017-01-04 07:4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穩中求進促外貿回穩向好
——訪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

“希望通過努力,實現海關把關服務好、企業經營發展好。”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日前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一年,全國海關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落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經濟工作主線,以“中國夢”引領海關行動,努力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促進外貿回穩向好

面對嚴峻複雜的外貿形勢,全國海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採取措施促進外貿回穩向好。于廣洲表示,2016年1至11月,全國海關徵稅入庫13743.65億元,同比增長2.4%。

在大力推進貿易便利化上,海關通過優化調整出口查驗率、大力推進通關作業無紙化等手段,不斷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據統計,一年來海關出口通關時間平均降低了31.09%,進口通關時間平均降低了13.06%。

在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上,海關積極推進加工貿易核銷管理模式改革,不僅在全國範圍內取消加工貿易業務審批,還創新保稅監管模式,推動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試點和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擴大選擇性徵稅試點,支持加工貿易向中西部梯度轉移,推動加工貿易向價值鏈兩端延伸。截至目前,全國65個出口加工區已有34個整合優化為綜合保稅區。

在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上,海關創新4種監管模式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積極推動杭州等13個城市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推進市場採購貿易方式發展,試點範圍擴大至江蘇常熟等5個地區。此外,海關還會同相關部門選擇4家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開展試點,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

推動重大改革落地生效

一年來,全國海關認真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結合實際抓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紮實推進一批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落地生效。

于廣洲表示,圍繞“去産能”部署,全國海關加強了對鋼鐵、煤炭等重點商品進出口監管和預警監測,會同有關部門動態調整加工貿易禁限類目錄,嚴格執行農産品進口關稅配額管理,保持打擊大米等農産品走私高壓態勢,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進出口環境。

在“降成本”方面,全面清理和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全部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海關所屬事業單位及其經濟實體的進出口環節經營服務性收費呈逐年顯著下降趨勢。據初步統計,2016年1至11月,全國累計免除費用4.5億元,惠及企業約16萬家。

積極推動“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大力簡化審批核批,全面建成海關行政審批“一個窗口”、實施網上辦理。

“凡是能通過網絡共享復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業和群眾重復提交;凡是能通過網絡核驗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單位重復提供;凡是能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不得要求必須到現場辦理。”于廣洲説。

據悉,天津、福建、廣東等11個沿海地區口岸全部建成啟用“單一窗口”,支持重慶、陜西等中西部省市率先開展“單一窗口”試點。關檢合作“三個一”已全面推廣到全國所有直屬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口岸大通關核心環節信息共享基本實現。

備受關注的通關一體化改革進展順利。2016年6月1日,在上海啟動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試點,風險防控中心和稅收徵管中心試點運作,實現“一次申報、分步處置”通關模式。11月1日啟動稅收徵管方式改革並不斷擴大試點範圍,覆蓋全國。

“在國務院明確的19項新一批自由貿易試驗區複製推廣改革試點經驗中,涉及海關總署的工作共有13項,目前相關工作已基本落實,下一步將在更大範圍和更深層次推進。”于廣洲透露,支持新設7個自貿試驗區的海關監管措施目前正在加快研究。

積極創新監管方式

于廣洲指出,把好國門是海關最基本、最重要的職責。海關積極創新監管方式,著力維護外貿進出口秩序。同時,著力提高辦事效率,增強廣大進出口企業和人民群眾獲得感。

據介紹,去年以來,全國海關深入開展“國門利劍2016”聯合專項行動,2016年1至11月,共偵辦走私犯罪案件2408起,增長14.4%,涉嫌偷逃稅額95.1億元,增長5.7%,破獲涉嫌偷逃稅千萬元以上重特大走私犯罪案件163起,特別在打擊糧食、凍品等農産品走私上取得重大成果。

與此同時,全國海關不斷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一方面積極推進中歐班列通關便利化、農産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AEO互認、安全智慧貿易航線等合作,努力實現“關通天下”,一方面依託海關門戶網站、12360服務熱線等平臺,打造“網上辦事大廳”,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僅廣州海關一年就為企業節約報關費用5350萬元。(記者 顧 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