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年後三成以上新建築將靠“拼裝”
速度快,蓋房子更像是“拼裝組合”;污染小,施工現場難見澆築;質量好,門窗縫隙大大縮減……未來的北京城裏,將會有越來越多這種依靠“拼裝”的裝配式建築拔地而起。
4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築的實施意見》,決定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築,推進北京市建築業轉型升級。本市作為裝配式建築的重點推進地區之一,到2020年實現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以上的目標,使裝配式建造方式成為本市重要建造方式之一。
保障房全面採用裝配式建築
所謂“裝配式建築”,就是用預製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築。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發展裝配式建築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有利於提高工程質量和安全性、提高效率和縮短工期,有利於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減少建築垃圾和揚塵噪聲污染。
此前,這種節能環保的裝配式建築在北京保障房領域已有落地。位於通州的馬駒橋公租房項目是本市已建成的最大規模的裝配式住宅小區,也是國內首個全部住宅均採用裝配式剪力墻結構加裝配式裝修的保障房小區。
未來幾年,裝配式建築的範圍也會擴大。根據《實施意見》規定,本市作為裝配式建築的重點推進地區之一,到2020年實現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以上的目標,使裝配式建造方式成為北京市重要建造方式之一。在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資的新建建築中全面採用裝配式建築。
此外,通過招拍挂方式取得本市城六區和通州區地上建築規模5萬平方米(含)以上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商品房開發項目全部採用裝配式建築;在其他各區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取得的地上建築規模10萬平方米(含)以上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商品房開發項目全部採用裝配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