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林業局印發《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林業行動計劃》

2017-01-06 09:08 來源: 林業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林業局辦公室關於印發《中國落實2030年
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林業行動計劃》的通知
辦規字〔2016〕302號

國家林業局各有關司局、各有關直屬單位:

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同各國領導人一道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未來15年世界各國的發展和國際發展合作指明了方向,勾畫了藍圖。2016年9月19日,李克強總理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主持召開“可持續發展目標:共同努力改造我們的世界—中國主張”座談會,並宣佈發佈《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以下簡稱《國別方案》)。

根據《國別方案》,對涉及我局的34項工作進行了分解、細化,形成了《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林業行動計劃》(見附件),現印發給你們。請高度重視,深入研究,精心組織,抓好落實,積極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定期將工作進展情況報送局計財司。

聯絡人:國家林業局計財司  荊濤  付建全

電  話:84238496

特此通知。

附件: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林業行動計劃

國家林業局辦公室

2016年12月26日

附件

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林業行動計劃

一、目標1.1:到2030年,在全球所有人口中消除極端貧困,極端貧困目前的衡量標準是每人每日生活費不足1.25美元。

中國落實舉措:到2020年,確保中國現行標準下的5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牽頭單位:計財司

參與單位:造林司、保護司、林改司、科技司、場圃總站、退耕辦、合作中心、濕地辦、竹藤中心

實施方案:

按照“四精準三鞏固”的思路,抓好林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一)突出抓好林業精準脫貧。一是通過安排生態護林員精準脫貧。從2016年起,在貧困地區選擇身體健康、遵紀守法、責任心強、能勝任野外巡護工作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轉化為生態護林員。二是通過退耕還林精準脫貧。從2016年起,在安排新一輪退耕還林任務時,重點向扶貧開發任務重、貧困人口較多的省傾斜。在具體落實時,指導各工程省區在符合第一輪退耕還林地類要求的前提下,優先將退耕還林任務向貧困地區集中、向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人口傾斜,充分發揮退耕還林政策的扶貧作用。三是通過發展木本油料經濟林精準脫貧。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經濟林基地建設。通過建立不同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木本油料得到收益。四是通過定點幫扶精準脫貧。加強對定點縣全方位支持,保障按時脫貧。

(二)發揮林業優勢鞏固脫貧成果。一是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帶動脫貧。改善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吸納貧困人口參加建設。二是提升森林旅游水平帶動脫貧。通過進一步加強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林冠下造林,提高森林美景度,大力發展森林旅遊,促進農民脫貧增收。三是發展珍貴樹種、特色林果和林下經濟帶動脫貧。在保證生態效益的同時,大力發展適合在貧困地區種植、市場需求旺盛的特色林果、林下種植、養殖,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森林資源保護“雙贏”。

(三)著力改善貧困地區生態狀況。深入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努力擴大森林面積,精準提升森林質量,提高森林覆蓋率,不斷提升貧困地區生態功能。

二、目標1.4:到2030年,確保所有男女,特別是窮人和弱勢群體,享有平等獲取經濟資源的權利,享有基本服務,獲得對土地和其他形式財産的所有權和控制權,繼承遺産,獲取自然資源、適當的新技術和包括小額信貸在內的金融服務。

中國落實舉措:到2020年,制定和完善保障婦女平等參與經濟發展的法規政策,確保婦女平等獲得經濟資源和有效服務,確保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到2020年,對符合條件貧困戶的有效貸款需求實現小額信貸全覆蓋。對在貧困地區開發水電、礦産資源佔用集體土地的,試行給原住居民集體股權方式進行補償。

牽頭單位:計財司

參與單位:林改司、基金總站

實施方案:

(一)配合全國人大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法》,明確農村土地承包,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在集體林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過程中,要求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侵害婦女應當享有的林地承包經營權。

(二)切實加強與有關政策性銀行及金融機構的溝通合作,積極促進金融機構開發與林業特點及貧困戶有效貸款需求相適應的信貸産品,擴大林業小額信貸規模,促進實現小額信貸全覆蓋。

三、目標1.a:確保從各種來源,包括通過加強發展合作充分調集資源,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提供充足、可預見的手段以執行相關計劃和政策,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

中國落實舉措:落實習近平主席2015年9月出席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期間宣佈的南南合作援助基金、“6個100”項目等務實舉措。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消除貧困。在援外框架下推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國際減貧合作。

牽頭單位:國際司

參與單位:合作中心、林科院、竹藤中心、亞太中心

實施方案:

(一)積極推進與有關發展中國家的林業合作,充分了解其在通過林業措施促進減貧方面的需求,積極向商務部等部委爭取資金支持,加以落實。我局積極提供相關技術支持。

(二)通過亞太森林組織對發展中國家實施林業社區發展項目。一是積極開展林業政策的交流與研討。二是繼續實施林業社區小型加工企業資助項目。三是繼續開展林業社區生計改善活動。四是總結推廣中國林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

四、目標2.5:到2020年,通過在國家、區域和國際層面建立管理得當、多樣化的種子和植物庫,保持種子、種植作物、養殖和馴養的動物及與之相關的野生物種的基因多樣性。

中國落實舉措:到2020年,建設國家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研究體系,建設海南、甘肅、四川等國家級育制種基地和100個區域性良種繁殖基地。科學規劃和建設生物資源保護庫圃,建設野生動植物人工種群保育基地和基因庫。力爭到2020年,建立林木種子貯備制度,種子貯備能力達到700萬公斤,種苗質量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

牽頭單位:保護司、場圃總站分別負責

參與單位:造林司、科技司、科技中心、林科院

實施方案:

(一)野生動植物人工種群保育基地和基因庫。大力開展瀕危野生動物人工繁育技術研究,爭取建立穩定的人工種群。對因繁育技術不成熟,尚未建立穩定人工種群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在不損害野外種群的情況下,分別選擇2—3處野生動物繁育中心或馴養繁殖場所,開展馴養繁殖技術研究。完善科技支撐和必要的基礎設施,對野生動物特別是瀕臨滅絕物種的基因資源材料,組織專業人員,採取搶救性地收集、整理和保存,建立系統的基因資源庫。

(二)林木種質資源。全面落實《全國林木種質資源調查收集與保存利用規劃》(2014—2025年),啟動國家林木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主庫)建設。實施林木種質資源普查工程,摸清資源家底。開展林木種質資源評價利用工程,在評價基礎上開展新品種和林木良種選育,依託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平臺,建立國家林木種質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和省級子平臺,實現數據的匯集和分析處理、信息互通互聯、實物共享。

(三)林木種苗儲備。以服務造林綠化為遵循,加強林木種子儲備和供應,保證以豐補歉,以優補劣,保障國土綠化和林業生態建設供種安全、供種質量,增強我國林木種苗生産供應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一是制定《林木種子儲備管理辦法》,明確種子儲備的收購、儲藏、更新、調用等各項規定,加強種子儲備規範管理。二是設立專項經費,用於收購、檢驗、儲存、更新及管理。建立國家主要造林樹種種子貯備庫。三是對現有省級林木種子低溫貯藏庫進行維修改造,提高種子貯備能力。四是建設保障性苗圃,確保國家林業重大工程造林用苗。

(四)種苗質量。以著力推進國土綠化為目標,進一步加強林木種苗質量管理,提升種苗質量,保證種苗供應。一是加強林木種苗質量管理各項制度管理辦法、種苗標準的制定,依法監管。二是加強宣傳培訓,提高各地林業主管部門和種苗從業者對種苗質量的認識。三是加強林木種苗生産經營使用全過程質量管理,進一步落實林木種苗許可、標簽、自檢、檔案等各項制度。四是加強林木種苗質量抽查,對抽查中發現的問題,督促各有關單位及時進行整改,對整改不到位單位所在縣,對其進行項目投資調控,對問題突出的要依法查處。五是加大種苗質量案件查處力度,對制售假冒偽劣林木種苗嚴厲查處。

(五)林木種業科技創新。全面落實《主要林木育種科技創新規劃(2016—2025年)》,啟動六大種業工程,開展主要樹種育種群體構建和骨幹親本選擇、林木主要性狀基因功能解析及調控機制、林木細胞工程育種、高世代種子園經營關鍵技術等研究,突破當前制約林木育種的理論和技術瓶頸,構建較為完善的現代林木育種體系。完成5個重要林木樹種的全基因組遺傳解析,構建育種群體30個以上,良種繁育能力達到30億株以上,建成國家級長期林木育種科研基地30個。

五、目標4.b:到2020年,在全球範圍內大幅增加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非洲國家提供的高等教育獎學金數量,包括職業培訓和信息通信技術、技術、工程、科學項目的獎學金。

中國落實舉措:落實習近平主席2015年9月出席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期間宣佈的“到2020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2萬個來華培訓和15萬個獎學金名額,為發展中國家培養50萬名職業技術人員”的舉措。面向其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國和非洲國家,提供更多人力資源、發展規劃、經濟政策等方面諮詢培訓,加強科技教育合作和援助。

牽頭單位:國際司、合作中心分別負責

參與單位:人事司、人才中心、林科院、林幹院、竹藤中心、亞太中心

實施方案:

(一)積極推進與有關發展中國家的林業合作,充分了解其對林業技術和管理人員的需求,積極向商務部、科技部等部委爭取資金支持,以開展相關培訓和獎學金項目。我局將積極提供相關技術支持,並通過林業援外培訓承擔機構為有關國家提供林業領域的培訓和獎學金。

(二)繼續通過亞太森林組織面向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開展能力建設。一是深化亞太森林組織獎學金項目。二是繼續開展面向亞太地區林業專題培訓。三是繼續開展面向中亞地區荒漠防治技術和産業發展培訓班。四是繼續完善亞太地區林業院校合作機制。五是啟動亞太地區林業科研機構合作機制。六是繼續完善亞太林業人力資源合作機制。

六、目標6.1:到2030年,人人普遍和公平獲得安全和負擔得起的飲用水。

中國落實舉措: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到2020年,中國農村集中供水率達85%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達80%以上。到2030年,確保人人普遍和公平獲得安全和負擔得起的飲用水。

牽頭單位:計財司

參與單位:資源司、場圃總站

實施方案:

積極推進國有林區(林場、苗圃)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協調水利等有關部門將國有林區(林場)飲水安全工程納入到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三五”規劃,並切實落實規劃。指導各省級林業主管部門與地方水利部門開展銜接工作,確保國有林區(林場、苗圃)飲水安全問題在“十三五”期間逐步解決。

七、目標6.6:到2020年,保護和恢復與水有關的生態系統,包括山地、森林、濕地、河流、地下含水層和湖泊。

中國落實舉措:構建國家生態安全框架,保護和恢復與水有關的生態系統,地下水超採問題較嚴重的地區開展治理行動。到2030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

牽頭單位:計財司

參與單位:造林司、資源司、保護司、科技司、場圃總站、濕地辦

實施方案: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山水林田湖生態工程,建立濕地保護修複製度,實施《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2016—2030年)》,劃定森林、濕地生態紅線。指導旱區各省級林業主管部門,以水定林,做好規劃,推行旱區節水造林技術,發展灌木造林,保持地下水資源。

八、目標6.a:到2030年,擴大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國際合作和能力建設支持,幫助它們開展與水和衛生有關的活動和方案,包括雨水採集、海水淡化、提高用水效率、廢水處理、水回收和再利用技術。

中國落實舉措:積極開展水和環境等相關領域的南南合作,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強資源節約、應對氣候變化與綠色低碳發展的能力建設,並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與幫助。

牽頭單位:國際司

參與單位:造林司、濕地辦、竹藤中心、亞太中心

實施方案:

(一)積極推進與有關發展中國家的林業合作,充分了解其在林業應對氣候變化、乾旱地區用水等方面的需求,積極向商務部等部委爭取資金支持。我局將積極提供相關技術支持。

(二)通過亞太森林組織開展以下相關項目活動:一是開展柬埔寨景觀層面流域與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二是實施亞太森林應對氣候變化項目。三是開展馬來西亞沙撈越梅第昔流域社區森林管理項目。四是開展紅樹林綜合管理規劃示範項目。

九、目標7.a:到2030年,加強國際合作,促進獲取清潔能源的研究和技術,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效,以及先進和更清潔的化石燃料技術,並促進對能源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技術的投資。

中國落實舉措:更加全面、深入參與可持續能源領域的雙、多邊合作,積極參與聯合國、國際能源論壇、國際能源署、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等多邊機構和組織工作,促進獲取清潔能源的技術,並促進對能源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技術的投資。

牽頭單位:造林司

參與單位:科技司、國際司

實施方案:

邀請國內生物質能源領域專家和企業代表積極參加聯合國、國際能源署等多邊機構組織的國際高層論壇;赴國外學習林業生物質能源政策、能源樹種培育、原材料收運儲備、能源産業運行模式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促進生物質能領域的技術合作;依託國內外科研機構和企業間的合作,爭取國際相關組織對我國生物質能源基礎設施和技術的投資,促進林業生物質能産業健康發展。

十、目標8.9:到2030年,制定和執行推廣可持續旅遊的政策,以創造就業機會,促進地方文化和産品。

中國落實舉措:完善旅遊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的政策體系,將旅遊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實施有利於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産業政策。

牽頭單位:場圃總站

參與單位:保護司、計財司、治沙辦、濕地辦

實施方案:

(一)充分發揮森林、濕地、荒漠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優勢,在保護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森林旅遊。一是進一步改善森林旅遊基礎服務設施條件,提升服務質量,提高智慧化水平。二是著力構建具有可持續競爭力的森林旅遊産品體系,推動森林體驗和森林養生發展,開展森林體驗基地和森林養生基地建設。三是充分發揮森林旅遊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傳播生態文化方面的作用,帶動貧困地區人口增收,提高國民生態保護意識。四是加強森林旅遊宣傳推介和示範引導,定期舉辦“中國森林旅遊節”,推出一批特色森林旅遊線路、森林旅遊産品,公佈一批全國森林旅遊示範市、示範縣,開展示範森林人家建設。五是進一步推動森林旅遊的橫向聯合和國際合作,大力開展森林旅遊人才培訓。

(二)研究制定《在林業部門管理的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監督管理辦法》,規範林業部門管理的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活動,科學、合理利用自然保護區試驗區內的旅遊資源,促進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的健康、有序發展。

十一、目標9.5:在所有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加強科學研究,提升工業部門的技術能力,包括到2030年,鼓勵創新,大幅增加每100萬人口中的研發人員數量,並增加公共和私人研發支出。

中國落實舉措:加快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創新支撐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形成持續創新的系統能力。到2020年進入創新國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到2030年躋身創新國家前列,實現發展驅動力的根本轉換。推進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培訓更多科技創新人才。實施重大人才工程,著力發現、培養、積聚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

牽頭單位:科技司

參與單位:人事司、科技中心

實施方案:

制定《林業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對林業科技創新工作進行總體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點開展林業種業、林業生態建設、森林資源高效培育與質量精準提升、林業産業升級轉型、林業裝備與信息化科學研究,著力攻克影響林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加強成果轉化應用,推進林業標準化,加強林業知識産權保護,強化創新平臺和人才隊伍建設,大幅提升林業科技整體實力,為林業現代化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十二、目標9.b:支持發展中國家的國內技術開發、研究與創新,包括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以實現工業多樣化,增加商品附加值。

中國落實舉措:深化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完善生産體系建設,實現工業生産多樣化。

牽頭單位:計財司

參與單位:林改司、科技司、國際司、中産聯

實施方案:

充分發揮現有多雙邊高層合作機制的作用,與重點國家建立産能合作機制,加強政府間交流協調以及與相關國際和地區組織的合作,搭建政府和企業對外合作平臺,推動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取得積極進展。積極參與森林資源富集地區有關國家産業集聚區、經貿合作區、工業園區、經濟特區等合作園區建設,引導企業集群式走出去。依託我國發達的林業産業和林産品出口國際市場的廣泛網絡和優勢,借助企業境外市場、營銷網絡平臺,開闢新的商業渠道。鼓勵大企業率先走向國際市場,帶動一批中小配套企業走出去,構建全産業鏈戰略聯盟,形成綜合競爭優勢。

發揮在竹産業及沙産業方面的優勢,開展與發展中國家林業合作,開展相關培訓,引導民營資本和龍頭企業在竹産業及沙産業領域投資,為其提供便利條件。

十三、目標11.1:到2030年,確保人人獲得適當、安全和負擔得起的住房和基本服務,並改造貧民窟。

中國落實舉措:推動公共租賃住房發展。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任務。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對貧困農戶維修、加固、翻建危險住房給予補助。

牽頭單位:計財司

參與單位:場圃總站

實施方案:

繼續推進林業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及時全面總結林業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工作,儘快完成竣工驗收等工作,確保林業職工合法權益。積極協調住建部等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延展棚戶區改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做好深山遠山職工搬遷工作。

十四、目標11.5:到2030年,大幅減少包括水災在內的各種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和受災人數,大幅減少上述災害造成的與全球國內生産總值有關的直接經濟損失,重點保護窮人和處境脆弱群體。

中國落實舉措:依照《森林防火條例》等法律法規科學減災,重點保護受災弱勢群體。

牽頭單位:公安局(防火辦)

參與單位:造林司、保護司、林改司、計財司、場圃總站、治沙辦

實施方案:

(一)認真貫徹執行《森林防火條例》,嚴格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加強森林防火宣傳教育、火源管控、隱患排查和監督檢查,落實預警響應機制,最大限度減少人為火災發生。強化應急處置,建立和完善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撲救”,加強防撲火知識和緊急避險技能培訓,科學指揮,以人為本,避免人員傷亡。認真組織實施《全國森林防火規劃(2016—2020年)》,加強森林防火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進一步完善森林火險預警監測、通信和信息指揮、專業森林消防隊伍能力、森林航空消防、林火阻隔和森林防火道路建設,全面提高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

(二)與國家減災委保持密切溝通,及時匯總上報有關防災減災情況,認真落實防災減災有關工作部署,深入研究林業自然災害發生趨勢和防災減災工作規律,推動建立健全林業防災減災長效機制,更加有效應對和防禦各類自然災害,努力將自然災害對林業造成的損害降到最低限度。

十五、目標11.6:到2030年,減少城市的人均負面環境影響,包括特別關注空氣質量,以及城市廢物管理等。

中國落實舉措:積極推動城鄉綠化建設,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持續增加。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水平,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不斷提高治理質量。制定城市空氣質量達標計劃,“十三五”期間地級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數減少25%。

牽頭單位:造林司

參與單位:科技司、場圃總站

實施方案:

推進身邊增綠,支持植物凈化空氣機理研究和品種選育。積極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嚴禁移植天然大樹進城。出臺相關文件和技術標準,引導、推動城郊森林公園建設。

十六、目標11.7:到2030年,向所有人,特別是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普遍提供安全、包容、無障礙、綠色的公共空間。

中國落實舉措:嚴格控制城市開發強度,保護城鄉綠色生態空間。結合水體濕地修復治理、道路交通系統建設、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等工作,推進環城綠帶、生態廊道建設。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8.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6萬平方米。

牽頭單位:造林司

參與單位:資源司、保護司、科技司、場圃總站、宣傳辦、濕地辦、中綠基

實施方案:

落實《全國造林綠化規劃綱要(2016—2020年)》,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出臺相關文件和技術標準,引導、推動全社會廣泛參與身邊增綠,植綠護綠,保護古樹名木,加強城鄉綠化,著力推進城郊森林公園、森林城市建設。強化宣傳,鼓勵更多城郊森林公園免費開放。

十七、目標12.8:到2030年,確保各國人民都能獲取關於可持續發展以及與自然和諧的生活方式的信息並具有上述意識。

中國落實舉措:推動綠色教育,幫助全民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牽頭單位:宣傳辦

參與單位:科技司、人事司、場圃總站、報社、出版社、林學會

實施方案:

(一)加強生態價值觀教育。以植樹節、森林日、濕地日、荒漠化日、野生動物保護日、愛鳥周等重要節日為載體,集中開展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倡導愛綠護綠、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生態文明意識和生活方式。加快推進自然生態教育進課本、進課堂,從小培養愛護森林、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積極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市(縣)”、“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全國生態文化示範縣”建設,發掘保護原生態文化。

(二)推進森林城市建設,實現“大地植綠”和“心中播綠”。積極倡導“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理念,紮實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讓共建、共享、共促理念深入人心。以自然為美,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充分發揮森林在改善城市宜居環境和城市現代風貌方面的獨特作用,為城市營造綠色安全的生産空間、健康宜居的生活空間、優美完備的生態空間。讓人們在共同建設森林城市,共同享受森林城市的過程中,形成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三)加強生態文化傳播平臺建設。豐富和完善生態博物館、科技館、標本館和植物園、野生動物園等生態文化載體,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生態文化傳播體系平臺建設,為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生態文化創意産品和服務的同時,引領低碳綠色節約新風尚,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

十八、目標12.b:開發和利用各種工具,監測能創造就業機會、促進地方文化和産品的可持續旅遊業對促進可持續發展産生的影響。

中國落實舉措:通過統計一段時期內發佈的可持續旅遊戰略和政策的數量,並結合有關戰略和政策的實際效果,對可持續旅遊的促進作用做出全面、客觀評價,並有機納入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整體規劃。

牽頭單位:場圃總站

參與單位:保護司、科技司

實施方案:

(一)開展森林旅遊發展戰略、政策研究和有關規劃的編制,推動森林旅遊政策、方案、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開展實施評價。一是開展國家森林步道和低碳旅遊戰略研究。二是開展森林體驗和森林養生基地質量評定標準、國家森林步道建設、生態露營地建設規範、森林旅遊景區停車位需求測算等行業標準的制定。三是編制和完善森林旅遊發展規劃。四是推動促進森林旅遊發展政策的制定。五是收集和統計一段時期內森林旅遊發展有關戰略和政策。六是對森林旅遊在促進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進行評價。

(二)通過全國林業自然保護區信息管理系統,每年對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的基本信息進行收集,並對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遊情況進行評估。

十九、目標13.1:加強各國抵禦和適應氣候相關的災害和自然災害的能力。

中國落實舉措:主動適應氣候變化,在農業、林業、水資源等重點領域和城市、沿海、生態脆弱地區形成有效抵禦氣候變化風險的機制和能力。逐步完善預測預警和防災減災體系,加快實現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全覆蓋,全面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復原力建設。

牽頭單位:造林司

參與單位:保護司、防火辦、國際司、治沙辦、濕地辦、規劃院

實施方案:

落實《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要求,組織實施《林業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16—2020年)》,抓好林業適應氣候變化試點,提升林業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二十、目標13.2:將應對氣候變化的舉措納入國家政策、戰略和規劃。

中國落實舉措:將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納入國家戰略和規劃,制定《“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社會消費方式,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新的重要驅動力。

牽頭單位:造林司

參與單位:計財司、科技司、國際司、規劃院

實施方案:

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國家自主貢獻”中確定的林業目標任務納入國家《“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組織實施《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十三五”行動要點》,抓好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的落實,努力增加林業碳匯。

二十一、目標13.3:加強氣候變化減緩、適應、減少影響和早期預警等方面的教育和宣傳,加強人員和機構在此方面的能力。

中國落實舉措: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普及氣候變化知識和低碳發展理念,引導全民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強化相關參與人員和機構的對外交流、宣傳推廣等各方面能力。

牽頭單位:造林司

參與單位:國際司、人事司、宣傳辦、林科院、規劃院、設計院、碳匯基金會

實施方案:

組織開展中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相關宣傳,深入開展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專題培訓,繼續辦好中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網站,加強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相關國際交流合作。

二十二、目標14.5:到2020年,根據國內和國際法,並基於現有的最佳科學資料,保護至少10%的沿海和海洋區域。

中國落實舉措:科學編制海洋功能區劃,確定不同海域主體功能。完善海洋生態保護法律框架體系,加強沿海和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大幅度提高沿海和海洋保護區域面積比例,擴大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將自然海岸線保護納入沿海地方人民政府政績考核。到2020年海洋保護區面積佔中國管轄海域面積比例達到5%,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

牽頭單位:濕地辦

參與單位:政法司、計財司

實施方案:

加強濱海濕地的保護,禁止擅自徵用、佔用重要濕地。實施濱海濕地保護修復工程,提升其整體生態功能。

二十三、目標15.1:到2020年,根據國際協議規定的義務,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陸地和內陸的淡水生態系統及其服務,特別是森林、濕地、山麓和旱地。

中國落實舉措:保證重要濕地及河口生態水位,保護修復濕地與河湖生態系統,建立濕地保護體系和退化濕地保護修複製度,推進濕地合理利用。推進陸地自然保護區法制體系建設,提高森林等自然資源的保護性利用水平。開展河湖健康評估,保護水生態系統。

牽頭單位:濕地辦

參與單位:政法司、造林司、資源司、保護司、場圃總站、治沙辦

實施方案:

(一)編制並實施《全國濕地保護“十三五”實施規劃》。將全國範圍內集中連片、生態功能嚴重退化的重要濕地納入規劃範圍,實施濕地保護與修復重大工程,擴大濕地面積,提升濕地生態功能。建立濕地用途管控機制,開展重要濕地評價工作。

(二)做好濕地保護修複製度工作。實行濕地總量管理,將所有濕地納入保護範圍,到2020年全國濕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自然濕地面積不低於7億畝,新增濕地300萬畝,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以上。

(三)進一步加強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建設,提高水源涵養、水土保持能力。在推進陸地自然保護區法制體系建設方面,進一步推進自然保護區的一區一法建設,同時繼續積極配合全國人大環資委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做好自然保護區立法工作。

二十四、目標15.2:到2020年,推動對所有類型森林進行可持續管理,停止毀林,恢復退化的森林,大幅增加全球植樹造林和重新造林。

中國落實舉措: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保護培育森林生態系統,到2020年,全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積量達到165億立方米。擴大退耕還林還草,探索建立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開展造林、護林工作機制。

牽頭單位:造林司、資源司、天保辦、退耕辦分別負責

參與單位:計財司、科技司、場圃總站、三北局、科技中心

實施方案:

(一)穩定擴大新一輪退耕還林規模。一是待國務院批准《關於擴大雲南等省(區、市)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規模及核減耕地保有量與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的請示》後,指導各工程省區落實到地塊,並從2017年起逐步安排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二是按照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業局等八部門《關於擴大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規模的通知》(財農〔2015〕258號)要求,督促指導各地在2017年4月底前將陡坡耕地梯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以及嚴重污染耕地的退耕還林需求上報有關部門。三是指導有關工程省區修改上報新一輪退耕還林省級實施方案,並匯總編制《全國新一輪退耕還林實施方案》,爭取報國務院批准。四是協調有關部門出臺《加快推進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作的協調機制》,爭取與國土資源部聯合發文,並研究制定退耕還林地類界定技術規程,加快新一輪退耕還林地塊落實和任務實施進度。

(二)研究建立鞏固和發展退耕還林成果的長效機制。一是調查前一輪退耕還林政策補助到期後成果鞏固的情況,協調有關部門研究延長補助期限或者納入生態效益補償的具體辦法。二是針對新一輪退耕還林補助標準偏低、一些地方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協調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完善退耕還林補助政策,增強農民退耕還林的積極性,保障擴大新一輪退耕還林規模政策的落實。

(三)科學經營森林全面提升森林質量。強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編制和執行森林經營規劃的職責,確保森林經營規劃的指導性和嚴肅性。實施《全國森林經營規劃(2016—2050年)》,細化落實規劃目標任務和經營策略,建立全國、省、縣三級森林經營規劃體系,推動森林經營全面科學持續開展。推動各類經營主體根據森林經營規劃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強化森林經營方案執行力,全面落實依據森林經營方案開展森林經營活動制度。貫徹執行國家標準《森林撫育規程》,制定退化林修復技術規程,制定符合各地實際的地方實施細則,不斷完善以全國性標準為指導,區域性和地方標準為補充的森林質量提升技術標準體系,規範森林經營行為。加強林地立地質量評價、森林經營作業法體系、森林質量提升關鍵技術等支撐性科學研究,構建國家森林經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以全國森林經營樣板基地建設為抓手,開展試點示範,創新技術模式、組織管理、政策機制,積極推進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經營,促進培育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

(四)進一步擴大森林認證試點,積極開展森林經營、産銷監管鏈、非木質林産品、森林生態環境服務、生産經營性珍稀瀕危物種、竹林等認證;進一步完善森林認證標準體系建設,及時完成各項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積極開展行業標準向國家標準的轉化工作;開展宣傳推廣活動,從多種渠道向社會宣傳森林認證,擴大森林認證産品的知名度;加強森林認證基礎研究,聯合科研單位開展森林認證機制、模式、市場等研究,為森林認證體系的完善提供理論支撐。

二十五、目標15.3:到2030年,防治荒漠化,恢復退化的土地和土壤,包括受荒漠化、乾旱和洪澇影響的土地,努力建立一個不再出現土地退化的世界。

中國落實舉措:參與《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設定的示範項目。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預防土地沙化,不斷拓展沙化土地治理範圍,加強沙區生態保護和建設。

牽頭單位:治沙辦

參與單位:造林司、計財司、國際司、林科院、規劃院、中綠基

實施方案:

積極參與《荒漠化公約》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設定示範項目,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確定的長遠目標,《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11年—2020年)》確定的近期目標,參照公約技術指南和我國發展實際,設定國家自願目標,全面完成各項規劃任務,鞏固治理成果,擴展治理規模,提升治理效益。指導各級林業部門開展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以水定林,推進旱區造林。

二十六、目標15.4:到2030年,保護山地生態系統,包括其生物多樣性,以便加強山地生態系統的能力,使其能夠帶來對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益處。

中國落實舉措:全面提升山地自然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形成標準化的種質資源保存體系。科學優化森林公園建設管理體系,促進森林多樣性資源的分享和利用。

牽頭單位:造林司、保護司、場圃總站分別負責

參與單位:科技司、科技中心

實施方案:

(一)儘快啟動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抓緊編制全國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規劃,結合全國主體功能區定位和中國林業發展區劃,針對八大區域及其生態區位、主導功能、森林類型和突出問題,分別確定森林質量提升的主攻方向、目標任務、對策措施,實現分區施策。在各大區域實施一批森林質量提升重點項目,突出重點、精準發力、規模推進。

(二)進一步完善全國林業自然保護區網絡體系。加強自然保護區規範化、科學化建設,切實促進自然保護區管理質量、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的提高,進一步發揮自然保護區在維護國土生態安全中的生態屏障作用。

(三)林木種質資源庫。全面落實《全國林木種質資源調查收集與保存利用規劃(2014—2025年)》,啟動國家林木種質資源設施保存主庫和分庫建設,確定一批原地保存庫、異地保存庫,逐步形成原地保存、異地保存和設施保存相結合、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和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相補充的林木種質資源保存體系。啟動和建設1處國家林木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主庫)和6處分庫,建設和確定390處原地保存庫,200處異地保存庫,開展主要造林樹種、重要鄉土樹種、名特花卉、沙生植物和珍稀瀕危樹種的保存工作。

(四)森林公園建設管理體系。啟動森林風景資源本底調查,編制森林公園保護與發展規劃,科學佈局森林公園;推動森林公園立法,完善森林公園保護、建設管理標準,提升森林公園保護與建設水平;強化森林公園管理,督促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實施,改善森林公園基礎設施條件,滿足公眾分享利用需求。

二十七、目標15.5:採取緊急重大行動來減少自然棲息地的退化,遏制物種多樣性的喪失,到2020年,保護受威脅物種,防止其滅絕。

中國落實舉措:到2020年,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強化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加大典型生態系統、物種、基因和景觀多樣性保護力度。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資金投入,開展全國大規模的物種資源本底調查工作。建立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體系。

牽頭單位:保護司

參與單位:造林司、計財司、科技司、場圃總站、瀕管辦、濕地辦

實施方案:

(一)保護瀕危物種,防止其滅絕。一是加快修改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配套規章,加快完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為進一步推動保護奠定法律基礎。二是結合《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保護、修復和擴大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建設生態廊道,改善棲息地碎片化、孤島化、種群交流通道阻斷的狀況。開展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科學進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再引入。優化全國野生動物救護網絡,完善佈局並建設一批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中心,加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和野化放歸。強化野生動植物基因保護保存體系,建設國家野生動植物基因設施庫。三是認真履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濕地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等國際公約義務。四是繼續加強公眾宣傳教育,提高公眾保護野生動植物的觀念、意識和道德水平。

(二)建立重點野生植物野外資源的調查機制和檢測體系。實現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的有機結合,逐步開展和實現瀕危物種的野外回歸。

(三)以《全國林業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2006—2030年)》為指導,堅持數量和質量並重,科學建設自然保護區。

(四)建設和完善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體系,逐步建成覆蓋我國野生動物主要分佈區和聚集取食、活動區域的監測網絡,及時發現和處置、消滅疫病對野生動物種群安全的威脅;加強野生動物疫病預警防範能力建設,構建野生動物疫情預警模型,預判野生動物疫情發生和流行趨勢,採取阻斷措施,切斷傳播途徑;開展野生動物專用疫苗及輔助誘導餌料的研發,通過野生動物疫病的主動預防工作,提升野生動物種群健康水平,防範野生動物疫病對物種種群的危害。

(五)啟動森林風景資源本底調查,制定相關技術標準,強化森林公園管理,切實加大森林景觀多樣性保護力度。

二十八、目標15.6:根據國際共識,公正和公平地分享利用遺傳資源産生的利益,促進適當獲取這類資源。

中國落實舉措:逐步建立健全遺傳資源保護與惠益分享方面的法律法規,促進遺傳資源的正當獲取和公正、公平分享利用。提高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資金投入,參與遺傳資源獲取和利用的國際合作。

牽頭單位:科技中心

參與單位:政法司、保護司、計財司、國際司、場圃總站

實施方案:

繼續加強法規體系建設,推動國家出臺《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管理條例》,完善林業遺傳資源管理規章制度。在修改的《種子法》中強調加強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儘快出臺相應的條例辦法,加快完成國家林木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建設。開展林業遺傳資源及相關傳統知識獲取和惠益分享試點,建立一批林業遺傳資源保護與惠益分享示範區和林業遺傳資源保護基地。開展林業遺傳資源相關調查,建立健全林業生物遺傳資源數據庫。開展中國特有、珍稀、瀕危、新發現和重要林業生物遺傳變異和多樣性分析,評價遺傳多樣性狀況,為保護與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分層次舉辦培訓班,對林業遺傳資源管理及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履行相關國際公約,促進林業遺傳資源國際交流和合作。

二十九、目標15.7:採取緊急行動,終止偷獵和販賣受保護的動植物物種,處理非法野生動植物産品的供求問題。

中國落實舉措:認真執行《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加快完善《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優化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網絡,強化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嚴厲打擊象牙等野生動植物製品非法交易。修復和擴大瀕危野生動植物棲息地,推進野生動物保護國際合作。

牽頭單位:保護司

參與單位:國際司、瀕管辦

實施方案:

繼續加強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根據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完善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部門協調機制,儘快完成對國內象牙管理政策的評估和調研。繼續協調各有關部門加強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打擊力度,開展專項行動,遏制盜獵和非法貿易野生動物的犯罪勢頭。加強國際合作,宣傳我國在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從源頭、中轉、消費等各環節切斷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渠道。提高公眾意識,提醒出境人員不要非法購買並攜帶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回國,引導各有關行業多環節阻斷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渠道,並會同中國民航局、國家鐵路局、國家旅遊局等部門印製宣傳頁,在民航班機、旅客列車和旅行社廣泛散發。

三十、目標15.8:到2020年,採取措施防止引入外來入侵物種並大幅減少其對土地和水域生態系統的影響,控制或消滅其中的重點物種。

中國落實舉措:積極參與有關防控外來物種入侵的國際公約,完善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和相關風險評估制度。建立全國植物園、動物園等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

牽頭單位:造林司、保護司分別負責

參與單位:科技司、國際司、濕地辦

實施方案:

(一)持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4〕26號),顯著提升抵抗外來生物入侵能力。積極參與《國際植物保護公約》有關國際植物檢疫標準的制修訂工作。以第三次全國林業有害生物普查為基礎,梳理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物種名單。建立和完善多機構風險評估機制,加強從國(境)外首次引進林木種子、苗木事中事後監管,防範外來有害生物隨林木種苗跨境傳播。

(二)按照《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要求,嚴防嚴控外來有害物種入侵。一是完善立法,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增加專門條款,禁止隨意放生並進行追責。二是強化科學評審和論證,健全和完善外來物種引進的風險評估制度和許可制度。三是建立物種引進和放生後的監測和應急反應制度。四是加強國家生物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設,強化部門協調,提高生物安全風險防範能力。

三十一、目標15.9:到2020年,把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價值觀納入國家和地方規劃、發展進程、減貧戰略和核算。

中國落實舉措:要求各級地方人民政府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做好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並將有關工作同本地區中長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開展生物多樣性基礎調查和評估,建設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和數據庫,開展生物多樣性恢復、保護試點示範項目工作。

牽頭單位:保護司

參與單位:計財司、濕地辦

實施方案:

要求各級地方人民政府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做好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並將有關工作同本地區中長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開展瀕危野生植物、生物多樣性基礎調查和評估,建設珍稀瀕危物種、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和數據庫,開展珍稀瀕危物種與生物多樣性恢復、保護試點示範項目工作。

三十二、目標15.a:從各種渠道動員並大幅增加財政資源,以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

中國落實舉措:加強協調,增加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所需資金。提升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水平,以實現自然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

牽頭單位:保護司、計財司分別負責

參與單位:濕地辦、亞太中心、中綠基

實施方案:

(一)加強協調,增加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及瀕危物種救護與繁育所需資金。提升自然保護區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水平,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

(二)通過亞太森林組織建立跨境合作平臺,促進跨境合作。一是建立湄公河次區域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機制。借助亞太森林組織在大湄公河次區域項目的開展,定期召開區域協調會,交流和研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政策,協調各國林業和相關部門,建立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機制,加強生物多樣化領域的合作。二是建立邊境森林火災監測和預警系統。幫助與我國接壤的發展中經濟體,在邊境地區建立森林防火監測和預警系統,輸出我國林業的技術和設備。

三十三、目標15.b:從各渠道大幅動員資源,從各個層級為可持續森林管理提供資金支持,併為發展中國家推進可持續森林管理,包括保護森林和重新造林,提供充足的激勵措施。

中國落實舉措:推進多元化籌集資源戰略,引導企業和社會公眾更深入參與,形成森林管理的資金長效機制。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開展技術培訓,提升森林資源利用率和森林經營管理水平。指導中國企業在境外開展可持續森林經營與管理。

牽頭單位:計財司、國際司分別負責

參與單位:造林司、資源司、合作中心、亞太中心、中綠基、碳匯基金會

實施方案:

與商務部等部門合作,加強對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林業投資合作項目的引導、服務與監管,加大培訓力度,提升企業可持續經營理念和意識,提高行業自律水平。

積極爭取全球森林資金網絡落戶中國,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利用現有國際資金開展森林相關行動的能力。

通過亞太森林組織實施如下試點示範項目:一是繼續實施老撾北部森林可持續管理示範項目。二是實施“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森林生態系統綜合管理規劃與示範項目”。三是開展大中亞區森林恢復試點示範項目。四是實施促進太平洋島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能力建設項目。五是實施蒙古森林覆蓋率變化監測項目。六是實施泰國活立木碳計量方法開發及示範項目。七是實施人工林的天然改造項目。八是實施退化林重建和可持續管理項目。九是推廣基於東南亞大陸跨境生態安全保護的可持續森林恢復與管理項目成果。

三十四、目標15.c:在全球加大支持力度,打擊偷獵和販賣受保護物種,包括增加地方社區實現可持續生計的機會。

中國落實舉措:加強中國參加的國際貿易公約限制進出口物種的審查,嚴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證書管理。開展專項行動,遏制盜獵和非法貿易野生動物的犯罪勢頭。鼓勵和引導野生植物人工培植産業發展。

牽頭單位:瀕管辦

參與單位:保護司、公安局、計財司、國際司

實施方案:

一是進一步發揮“部門間CITES執法工作協調小組”平臺作用,充分發揮有關成員單位履行公約有關打擊瀕危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的決議、決定的主體作用,嚴厲打擊走私瀕危野生動植物等犯罪活動。二是進一步強化雙、多邊合作,建立健全履約執法國際合作機制,加快推進與周邊國家、重點中轉國家和非洲源頭國家簽訂履約執法合作備忘錄;積極參與世界海關組織、國際刑警組織等發起的打擊野生動植物犯罪國際專項行動;穩步推進中老、中越履約執法雙邊合作,並逐步向其他鄰近的東盟、南亞和中亞國家拓展。三是繼續組織有關部門並與國際保護組織合作,赴非洲重點國家開展保護法規和國際公約宣講活動。四是會同海關實施野生動植物進出口證書核銷聯網,完善證書式樣,協助海關加強進出境野生動植物貨物監管。五是推動地方社區實施物種保護和可持續生計的典型案例研究,推進CITES履約示範基地建設,積極參與和推動CITES公約有關生計、地方社區議題。六是為緩解野外資源壓力,也為增加地方實現可持續生計的機會,在《國家林業局關於切實加強野生植物培育利用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林護髮〔2015〕7號)指導下,鼓勵和引導野生植物人工培植産業發展,加強合理化佈局。七是加強國際合作,堅決打擊非法採伐及相關貿易,維護和促進合法林産品貿易秩序。八是積極參加相關國際會議、國際行動,進一步闡明我國立場、行動等。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