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氣象局:不利氣象條件導致近期京津冀霾天氣多發重發

2017-01-07 18:15 來源: 氣象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1月7日舉行的媒體通氣會上獲悉,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導致近期京津冀地區霾天氣多發重發。

  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專家張恒德表示,2016年全球氣溫再創新高,霾天氣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重發。2016年11月以來,我國京津冀地區共發生7次持續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比2015年同期偏多2次,平均霾日數為23天,較2015年同期偏多5天。其中12月16-21日、12月30日至2017年1月7日兩次過程,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污染程度重。2017年1月2日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監測顯示,我國中東部霾區面積超過70萬平方公里。

  國家氣候中心專家艾婉秀介紹,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期發佈的全球氣候狀況指出,2016年為全球有氣象記錄以來氣溫最高的年份。我國2016年氣溫為歷史第三高,其中12月為歷史最高。在氣候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特別是冬季溫度升高大於夏季,高緯度溫度升高大於低緯度,高低緯度的溫度差異縮小,不利於冷空氣南下,使得冷空氣過程少,強度總體偏弱,也導致霾天氣較近幾年多發重發。例如,10月印度新德里、11月伊朗、12月法國巴黎、西班牙馬德里、韓國首爾等多地均遭遇了嚴重霾天氣過程。

  國家氣候中心專家艾婉秀介紹,大氣環境容量低、大氣自凈能力弱等不利氣象條件是導致近期京津冀霾地區多發重發的主要誘因。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6年11月以來,京津冀地區冷空氣次數少、平均風速小、小風日數多,導致近期京津冀地區大氣環境容量低,大氣自凈能力弱,霾日數偏多。

  一是冷空氣次數少,強度總體偏弱。11月以來,東亞冬季風偏弱,我國僅出現6次冷空氣過程,較常年同期(8.2次)偏少。冷空氣強度總體偏弱,活動路徑偏北。在缺少冷空氣影響的情況下,京津冀地區靜穩天氣多,大氣擴散氣象條件差。

  二是平均風速小,小風日數多。自1961年以來,京津冀年平均風速呈逐年減小趨勢,減小幅度達37%,而年平均小風日數增加了64%。2016年11月以來,京津冀平均風速比常年同期(常年指1981-2010年的三十年,下同)平均值偏小,其中11月較常年同期偏小8%,12月偏小19%;小風日數比常年同期平均值偏多,其中11月偏多7%,12月偏多18%。北京的情況更加明顯,11月平均風速減小20%,12月減小27%;11月小風日數增加27%,12月增加35%。

  三是大氣環境容量低,大氣自凈能力弱。大氣環境容量反映大氣對污染物的通風擴散和降水清洗能力的綜合指標。容量低表示大氣對污染物的自凈能力弱。自1961年以來,京津冀11-12月大氣環境容量下降了42%。與常年同期相比,2016年11月以來京津冀大氣環境容量偏低6%,大氣自凈能力偏低15%,靜穩天氣日數佔比達63%。其中,2016年12月16-21日和12月30日以來,北京地區的大氣平均自凈能力比年均值下降了50%以上。

  另外,京津冀地區的地形條件也不利於污染物的擴散。西部和北部“弧狀山脈”包圍,霾天氣過程往往易出現偏南氣流,將南部污濁空氣吹向華北平原並停滯,加劇了京津冀污染物和水汽的聚集。

  中央氣象臺預計,1月8日至14日北方地區冷空氣活動頻繁,氣象條件整體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京津冀地區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但11日前後京津冀地區中南部有輕至中度霾。

  氣象部門將及時組織相關專家加強氣象條件分析,加強對公眾的科普宣傳工作,全力做好霾天氣的應對和服務。(記者 蘇玉君)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