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河長”:守護滇池流域一方清流的“閘門”

2017-01-08 16:1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昆明1月8日電(記者 侯文坤)“又來巡河啦?”“是啊,這兩天河道垃圾多不多?”……船房河邊,正在河面上進行打撈作業的保潔工李瓊芬和昆明市福海街道辦事處新河社區黨委書記楊楓交談著。40歲的楊楓是社區“包河”責任人。

船房河是滇池的35條入湖河道之一。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滇池遭到嚴重污染。“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滇池流域從2008年起實行“河(段)長責任制”,由市級領導擔任河長,河道流經縣區領導擔任段長,對轄區水質目標及截污目標負總責,實行分段監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問責。

目前,隨著“河長”制的深化,河道管理已經向鄉鎮(街道)、村(社區)、村(居)民小組、沿河單位延伸。楊楓就是滇池流域眾多“河長”中的一員。船房河經過新河社區約1公里長,“雖然只一小段,管的事可不少,要治臟、治亂,還要管綠化。”楊楓説。

實踐證明,“河長”制在昆明滇池流域河道水質改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曾被稱為“臭水溝”的小河道周邊區域已發生了改變,正在成為群眾散步的休閒場所。

船房河流過楊楓家門口,他從小在河邊長大。以前,大家不注意保護,生活垃圾往河裏扔,雜物堆在河邊。“自從有了‘河長’盯著,大家保護意識增強了,水慢慢也變清了。”不遠處,見到有市民在岸邊喂海鷗,楊楓深有感觸地説,去年船房河裏還長出了多年未見的海菜花,説明這條河的水質變好了。

像楊楓一樣,許多“河長”都是河邊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他們懂水情、知水況,讓他們“包河”,帶著責任,也帶著感情。在福海街道,從街道辦主要領導到村民小組長,“河長”制的相關責任人員約70人。雖然都有各自工作崗位,但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是他們肩上共有的責任。

這些“河長”不僅僅挂個名,名單要向社會公開,在河湖顯要位置設立公示牌,標明責任範圍和監督電話等內容,接受公眾監督。“如果沒及時發現污染,收到群眾反映情況未及時處理,要被問責。”楊楓説。

但是,“河長”治水並非孤軍奮戰。在日常巡查、執法等方面,相關部門相互配合、聯動、信息共享,協同攻堅。楊楓説,河湖的管理已提升為昆明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河長”製成了解決複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是補齊河湖水系管理和水環境治理短板的重要機制保障。昆明市從今年起將在昆明所有河湖範圍內推行“河長制”。

船房河從“臭水溝”到Ⅳ類水質,這是昆明滇池流域“治水”的縮影。目前,36條出入滇池河道以及滇池周圍工業、農業、生活污染源基本實現了截污導流,入滇河道水質不斷改善,主要入湖污染物濃度明顯減輕,河道生態景觀得到改善。

如何讓治水走上更加精細化的路子?楊楓的思考在深化,但他對滇池的美好未來充滿信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