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多措並舉發展我國慈善事業

2017-01-10 07:29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為共享發展貢獻力量
多措並舉發展我國慈善事業

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對於落實共享發展理念、促進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新形勢下,促進慈善事業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凝聚多方力量,創造良好環境,培育慈善文化,引導更多人參與到慈善事業中來。

積極轉變政府角色。發展慈善事業,政府應積極轉變角色,將自身定位為引導者、管理者和監督者,努力保護好慈善組織、捐贈人、志願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動參與者的合法權益,為慈善事業發展保駕護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是我國第一部規範慈善事業發展的法律,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在發展慈善事業中的職責。政府履行好自身職責,一方面要做好減法,簡化程序、做好服務;另一方面要做好加法,加強對慈善組織和慈善活動的監督管理。政府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與慈善組織實現良性互動,就能為慈善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提升慈善組織能力。作為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慈善組織能力如何直接關係慈善事業發展水平。慈善組織在運營管理中應以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不以營利為目的,做到嚴於律己、樂於助人。在人員構成上,慈善組織不僅要遴選有愛心、熱心於慈善事業的人士,還要注重提高工作人員的文化素養。慈善組織要勇於創新,敢於突破傳統思維模式,汲取先進慈善理念,不斷提高開展慈善活動的能力。同時,慈善組織還要定期公開財務、人事等信息,進一步提升慈善活動的透明度,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和社會的監督,讓慈善事業在陽光下健康發展。

強化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的積極參與對於發展慈善事業具有重要意義。衡量企業的價值不能僅僅看其創造了多少利潤,還要看其在發展過程中對社會所做的貢獻。作為國家的法人公民,企業理應熱心公益,注重履行社會責任。企業應將慈善文化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之中,努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慈善文化,使企業成為慈善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慈心為人,善舉濟世”。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慈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古代許多優秀思想都是當下培育慈善文化、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的寶貴文化資源。例如,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仁愛思想,從人的自我完善意義上講,具有個人安身立命之本的意義;就其更大的目標而言,可以引領社會風氣、助推慈善事業發展。新形勢下,我們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人們的慈善、助人之心,幫助人們樹立慈善理念、參與慈善活動。

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慈善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慈善組織的大力倡導,離不開名人的示範、公眾的參與,也離不開媒體的大力宣傳和積極提倡。只有多措並舉、形成合力,才能營造有利於慈善事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比如,我國慈善領域最權威、參與度最高的獎項“中華慈善獎”,對於表彰社會各界奉獻愛心、回報社會的慈心善舉,弘揚中華民族樂善好施、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社會影響力和感召力越來越大,應在新形勢下進一步用好。此外,隨著大眾傳播媒介的多樣化,我們可以採用多種形式積極報道慈善人士與慈善活動,傳播慈善正能量。(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張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