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2016年寧夏農業發展豐碩收官

2017-01-10 14:16 來源: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6年,我區農業克服經濟下行、部分農産品市場價格波動、冰雹洪澇災害等不利影響,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區農業亮點頻現:糧食總産達370萬噸,特色産業提質增效,農村改革繼續深化,農業新動能進一步釋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9939.7元,增長9.0%。

農業發展是安民之基。“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區豐碩的“三農”成果,為全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局贏得主動權。

供給側改革引領特色産業提質增效

1月5日,天寒地凍,但在吳忠市利通區金積鎮大廟橋村蔬菜標準化示範園內,金漢文的特色大棚裏送菜的,稱重的,熱鬧非凡。

從自己最早搭建起利通區第一批設施溫棚,到如今盯著市場上高端設施農産品發展生産,金漢文的特色大棚早已“名聲在外”。“今年園區按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園建設,不但卷簾機、保溫被、小型滴灌等設施一應俱全,在生産上,優質品種、工廠化育苗、病害統防統治、産品統購統收也由園區提供一條龍服務!”進入棚內,新品種的櫻桃、火龍果長勢正好,“現在人們吃水果講究健康生態的,咱這次新栽的幾個品種,都是花青素含量高、營養價值高的。”

金漢文緊盯市場需求發展設施農業的背後,是2016年我區堅持“一特三高”農業發展思路、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的一個縮影。

2016年,面對全國縮減玉米種植面積的大形勢,寧夏聚焦市場需求大、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優質糧食、草畜、瓜菜、枸杞、葡萄特色優勢産業,在糧食生産上,適度調整玉米種植結構,擴大青貯玉米和小雜糧面積,恢復灌區小麥麵積,先後在全區建起糧食綠色高産高效示範片20個;草畜産業上,通過加大良種繁育、標準化規模養殖、基礎母畜擴群增量和飼草料基地建設,建立節本增效示範點605個;瓜菜産業上,通過實施增供增收“雙百工程”,積極開展標準園創建,建成200畝以上的蔬菜規模化園區570個,穩定帶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16年,寧夏特色優勢産業已佔農業總産值比重達86.5%。

寧夏農産品在2016年全國市場上的表現也頻頻令人注目,多年來堅持品質建設,正讓更多“寧字號”農産品走上更廣闊的市場,也為寧夏農業加快推進供給側改革做出最生動的注解。

深化農村改革補齊全面小康短板

1月5日,在鹽池縣王樂井鄉劉四渠村村部,村主任馮平正在忙著統計村上去年以來的各項收入。“這塊地是十年九旱。過去農民靠天吃飯。以前一年下來,收入的趕不上投入的!”馮平説。自寧夏全面推進土地經營權確權頒證以來,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基礎上,有序引導土地向新型經營主體流轉,為這片昔日的荒地帶來勃勃生機。

地還是那片地,水還是那點兒水,但由土地流轉帶來的變化,讓人實實在在地看在眼裏。

“土地經營權確權後,不僅保證了農民的利益,也保證了我們流轉土地的利益。再不用擔心因土地權屬不清引起的糾紛,我們也敢投資建基礎設施了!”種植大戶李剛在當地流轉土地3700畝,一次性投入幾十萬元建起了高效節水農業。近千畝的滴灌設施鋪下去,一舉解決了這裡過去因用水嚴重而致使大片土地被撂荒的難題。“2016年種了700畝籽葫蘆,畝均收入600元,3000畝的葵花,畝均收入400元!”與此相對的是,農民通過土地流轉不僅可獲得每畝每年125元的流轉費,還可以實現就地打工。

“僅去年我們村土地流轉費收入就有106萬元,農民還通過打工獲得勞務費近100萬元!”馮平感慨地對記者説。

為最大限度地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潛能,2016年我區繼續推進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農村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2項國家級改革試點和擴大農村産權確權登記頒證範圍、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土地股份合作、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4項自治區級改革工作。目前,全區已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面積1568.9萬畝,頒證86.2萬戶,佔計劃任務的92.4%,走在全國前列。全區家庭承包耕地流轉總面積296萬畝,佔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的26.7%,有力促進了我區農業生産的組織化、專業化、標準化、社會化程度的提升。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