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浙江村均集體收入達123萬元

2017-01-11 08:51 來源: 浙江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記者從全國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了解到,浙江的農村産權制度改革領跑全國,成為各地學習的對象。目前,全省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年均增長8%左右,村均集體收入達到123萬元。

我省從1993年開始探索村經濟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目前,全省29497個村完成了改革,佔總數的99.4%,量化經營性資産1151億元,界定成員3527萬人。已基本構建的歸屬清晰的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有效發揮了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助推器”、農民放心進城的“保險帶”、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壓艙石”作用。

過去,村集體資産屬於村民集體所有,但對個人來説看不到、摸不著,如果戶口遷移,就意味著權益喪失。

早在2015年底,浙江就率先全面完成了農村集體資産確權工作,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通過改革,村集體資産所有權量化到個人,建立了“確權到人(戶)、權跟人(戶)走”的農村集體産權制度體系。

這是繼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之後,我省推行的又一項重大農村改革。“三權到人(戶)”既盤活農民資産,又激發農民創業熱情,促進農民增收;而“權跟人(戶)走”又讓有條件的農民放心進城,有利於加快城市化進程。

為堅持規範操作,切實把好改革方向,我省制定出臺《浙江省農村集體資産管理條例》,全面開展資産財務管理規範化建設,目前已有33個縣被認定為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範縣,按“三年一輪審”每年組織“萬村審計”,並在改革過程中實施全程民主監督,做到清産核資、成員界定、實施方案等各環節公開公示,確保改革公正透明。

在改革推進中,浙江又在賦權活能這項工作上走在了全國前列。浙江以賦權活能為關鍵,強化股權登記備案管理,全面建成集體資産管理信息平臺,還實現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縣級全覆蓋,96.2%的鄉鎮建立交易分中心。(記者 李知政)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