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央政府的app如何圈粉2000萬?

2017-01-21 13:19 來源: 政知局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有一個客戶端每條推送政知君都有點開看,你猜是哪個?

肯定有人猜中央紀委客戶端。

答錯了,是國務院客戶端。如果不是國務院客戶端發佈2.0版,政知君可能還發現不了這個事實。聽説國務院客戶端上線之後,在是否接受推送通知這一選項上,有些人做出了第三種選擇:只接受國務院客戶端的推送。原因很簡單,難得有一個推送的名字叫國務院。

較真的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扒拉了通知欄所有的未看推送通知,希望找找國務院推送的標準格式,結果竟然沒有一條未讀,2.0版的更新通知理所當然地被點掉了。


這是政知君更新後的國務院客戶端,如圖↓↓↓


△客戶端中英文首頁

中英文雙語看起來非常高大上,點擊最上端國徽旁的“EN”或“中”還可實現一鍵切換。

政知君手機裏裝的政務客戶端不少,有英文版的不多。而且國務院客戶端新推出的英文版,是真正服務於外國人的。除了介紹一些外國人可能感興趣的中國政府信息,還特別針對外國人的需求提供服務,比如來中國旅遊辦簽證去找哪個部門需要哪些資料,這些都能在2.0版的客戶端上查到。


△英文版提供的各類服務

最初裝國務院客戶端是出於工作需要,裝完發現挺好用的。不過好用和受歡迎是另外一回事。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從負責客戶端運營的中國政府網運行中心了解到一組數據:上線11個月的國務院客戶端累計下載量超過2000萬,月活躍數與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處於同一陣營。

中國政府網運行中心主任趙建青説,剛開始做客戶端時沒想到這個效果。在這位國務院的“老人”看來,“嚴肅”是客戶端的屬性之一,“能不能受到網民的歡迎,是不是夠專業,能不能得到專業的認可,剛開始誰都心裏沒底。”


做客戶端的初衷很簡單,“用戶在哪,我們就延伸到哪。”但真正決定要做,是在調研半年之後。

他們調研發現,政務類客戶端不少但是打開率低,新聞類客戶端,文化娛樂等各類資訊都有,但雜;要是只想乾乾淨淨地看政策資訊,是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客戶端的。

結合中央政府帶頭試水新媒體的原則,瞄準這個需求空白,他們決定做客戶端,三個月之後客戶端成型並向外推出。

2016年2月,國務院客戶端在全國兩會前上線。兩會期間,對政府工作報告的多角度權威報道,讓這款新生的政務APP多次摘得蘋果應用商店免費APP産品單日下載量第一。有打四星的網友留言還留言説,“留一顆星是怕你們驕傲”,中國政府網“兩微一端”負責人、中國政府網運行中心新媒體處的林衍提起這個評價時,打趣道:“最後也沒給我們五顆星”。

其實,網友的留言讓他們看得很開心,“有誇我們逗的,有説我們接地氣的,有獎我們兩個雞腿的,有説我們文藝起來收不住的。還有一個是互聯網公司的産品經理,説用了産品確實挺用心的,要努力。”


新版國務院客戶端首頁,最吸引政知君的是政務大廳,點擊進入後可看到部門大廳、服務大廳、互動大廳、數據中國、信息公開幾個大類。


△政務大廳

這裡算是服務集散中心。部門大廳入駐了53個部門,點擊各部門標誌可看該部門最新政務信息;服務大廳則按照公民、企業、外國人、社會組織幾個大類囊括了政府提供的服務事項,涉及公民的比如生育、教育、就業、納稅、社保等;互動大廳,不僅能向總理留言,還能參與各類法規公開徵求意見環節;信息公開,則集納了國務院公開發佈的各類文件。

政府客戶端的定位是服務。趙建青將國務院客戶端提供的服務概括為三類:政策服務、數據服務、辦事服務。這幾類上面的那些大廳都能滿足,不僅如此,從用戶的角度,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認為可用性和友善度較高。

這是不斷打磨的結果。林衍介紹説,在推出國務院客戶端的過程中,團隊引入了産品經理。“這個設計不好,對用戶不友好”、“這個位置不對,用戶不喜歡”,最開始産品經理提出的問題讓他們有點不適應,但隨著客戶端不斷完善,他們越來越能接受産品經理的建議。

“我們後來是轉化思維,怎麼方便老百姓怎麼來。現在很多電子商務,B2C,我們可以有G2C,互聯網+政務服務。”趙建青説。

“電子政務向電子商務學習,小編應該向産品經理學習。”林衍説,團隊在磨合中提出了這樣的口號。政府的本質是做服務,在服務這一點上,沒有什麼比産品經理更考慮用戶需求的。在2.0版中,進入政務大廳步驟就由原來的4步優化成1步,最大限度方便用戶。


在為用戶提供的很多産品中,讓林衍印象深刻的一個是不合格食品查詢。

2016年5月,國務院客戶端首次嘗試發佈不合格産品查詢,當天客戶端後臺流量激增,被數據驚到了的同事給林衍打電話詢問:“你們今天發什麼了?”

林衍説,他們其實是在把部委裏隱藏的資源挖掘出來,推到用戶面前。“很多老百姓説,這個東西很好用,之前他們不知道這個藏在食藥監網站。”

借鑒這個經驗,團隊安排4個人花了幾天時間將部委網站的每個欄目都看了一遍,發現可查詢的服務有1432項,可辦事的427項,“但是這些都藏在後面,我們在想如何把他們推到前面。”

在梳理之後,他們將部委熱線、投訴電話、郵箱做了匯總,做成圖表發佈出去,反響很好,留言有幾百條。團隊裏有個編輯看完了所有的留言,發現有人反映:産品很好,但是不好用,圖解版的想複製都複製不了。這個意見,團隊及時吸納,又花了一週時間改進産品,做了一個H5。改進後點擊投訴就能直接跳轉到投訴留言頁面,點擊電話直接就播出去了。

這樣的改進得到用戶的及時反饋,他們不僅説“産品挺好的”,讓林衍感動的是,網友“説我們的態度挺好的。”


2016年是國務院通過兩微一端(即國務院客戶端、中國政府網微博、中國政府網微信)在政務公開領域全面發力的一年。國務院客戶端之外,中國政府網微信訂閱號用戶增長近600%,總訂閱數超500萬,總閱讀量1.77億,“10萬+”稿件369條、平均每天1條。“兩微一端”總閱讀量達10億。

之所以要做好“兩微一端”,也很簡單,就是希望用新的方式來做政務傳播,讓公眾更願意接受。説白了也就是做好手機上的政務傳播。

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上明確地要求“各級政府官員都要‘用好手機’,設計好‘互聯網+’的渠道”。當時也是有感而發,那次常務會前,出席東盟峰會的李克強看到,“一些國家的領導人,有的拿著3部手機,有的甚至有6部手機。他們在開會間隙還在用手機處理信息,偶爾也會拍攝會議現場。”

為中央政府“用好手機”、做好“互聯網+傳播”的又是誰呢?

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打聽了一下,聽説微博、微信團隊的成員不足10人,平均年齡27歲左右,有兩個是今年剛畢業的大學生。成員所學專業豐富,有學法律的、新聞的、經濟的、數學的、統計分析的。有個高考數學滿分的大神,現在負責統計微信每週的閱讀數,環比數據是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

不過,統計數據不是為了KPI,而是為了知道用戶愛看什麼。趙建青透露,領導沒給團隊設考核指標,主要是看傳播效果,“我們給領導截屏,沒有説截屏數據的,一般都是截屏留言,留言上有點讚量。”(撰文 鄒春霞)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