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高分三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2017-01-23 18:55 來源: 航天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1月23日,我國首顆1米分辨率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高分三號正式投入使用。高分三號衛星在軌運行的5個月時間內,圓滿完成衛星平臺系統測試、衛星載荷系統功能測試、星地一體化和地面系統測試等任務,狀態良好,達到研製設計要求。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出席投入使用儀式並講話。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主持儀式。民政部副部長顧朝曦、水利部副部長劉寧、中國氣象局副局長于新文、國家海洋局副局長林山青、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保華分別代表高分三號衛星應用、研製部門講話。

吳艷華表示,高分三號衛星的投入使用,填補了民用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的空白,標誌著高分專項全天時全天候對地觀測能力初步形成,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和民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後續工作中,要在狠抓技術創新、建設好高分工程的同時,以目標為導向、狠抓應用創新,在“用好”上多作文章。要著眼國家安全與發展全局,以問題為導向、以服務戰略為核心,在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等國家戰略中,發揮高分專項應有的作用。要進一步塑造“中國高分”核心品牌,圍繞建立金磚五國遙感衛星星座等開展工作,積極“走出去”,讓中國空間信息資源造福全人類。

高分三號衛星于2016年8月10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之後,圓滿完成了各項測試內容。在軌測試結果表明:高分三號衛星各項性能指標完全達到設計要求,成功實現了不同模式下1米至500米分辨率,10千米至650千米幅寬的對地觀測。

高分三號衛星是我國首顆長壽命設計的低軌遙感衛星,在研製過程採取了50多項創新技術,綜合技術達到國際同類衛星先進水平。高分三號衛星具備波成像等12種成像模式,是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分辨率最優可達1米,是世界上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中分辨率最高的衛星;首次採用星上自主健康管理系統,可針對潛在安全問題提前報警並提供自主管理策略。同時,高分三號衛星研製過程中也推動了相關領域的技術發展,帶動了多學科綜合設計水平的研究和應用。

高分三號衛星不受雲雨等天氣條件的限制,可全天候、全天時監視監測全球海洋和陸地資源,是高分專項工程實現時空協調、全天候、全天時對地觀測目標的重要基礎,服務於海洋、減災、水利、氣象以及其他多個領域,為海洋監視監測、海洋權益維護和應急防災減災等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對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高分三號任務由國防科工局負責統一組織實施。衛星、運載火箭系統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負責數據接收與傳輸,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負責數據處理與分發,國家海洋衛星應用中心、民政部衛星減災應用中心、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等單位負責衛星應用示範。

高分專項工程“兩總”,高分專項領導小組成員部門和單位、高分三號衛星任務承研單位以及國防科工局有關部門的代表參加投入使用儀式。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