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重慶棚戶區改造為啥這麼順

2017-02-01 07:20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完成1108萬平方米,惠及35萬人
重慶 棚戶區改造為啥這麼順

“過完年,新房就能拿到鑰匙了!”61歲的萬銀春從來沒像現在這樣數著日子盼著過完春節。老萬和兒子原來住在重慶市渝中區下羅家灣,14平方米的平房,陰暗潮濕。2015年4月,這一片區被列入重慶市棚戶區改造項目,搬遷意願摸底時,萬銀春積極表態:“早盼著搬呢!”

好事多磨。老萬家這個片區的16戶居民中,有3戶不同意安置方案,不願簽字。政府部門很上心,考慮到片區部分房屋存在地質災害隱患,區棚改指揮部決定,對民意支持率高的13戶作為單獨的網格率先啟動徵收。不到一個月,萬銀春和12戶鄰居全部辦完了搬遷手續。經過多次溝通,剩下的3戶居民也最終同意了安置方案。

作為重慶老城區,針對城市棚戶區量大、點小、面廣的特點,渝中區創新推出“網格化”改造模式:結合房屋物理空間、安全等級以及地塊改造需要,將棚戶區劃分為若干網格單元,對條件成熟且支持率達到100%的網格率先啟動;對個別住戶不同意改造的網格,通過動員和思想工作,待條件成熟後啟動;對個別不同意改造住戶且思想工作未起作用的網格,暫不徵收。“以民意支持率排序,既尊重了群眾意願,也促進了棚改工作的整體推進。”區棚改指揮部的蒙明賦介紹,截至2016年12月,全區棚改工作平均簽約率達97%,受到居民廣泛擁護。

“鼓勵創新,提升效率”,重慶市委、市政府對棚改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基層執行不走樣。“告別棚戶區不再遙遙無期”,已成為山城市民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利。

在“自治式徵收改造”模式下,南岸區彈子石街道居民吳忠誠只用半年時間就實現了新居夢。該模式將“改不改”的決定權交到群眾手裏,根據住戶搬遷意願,科學設定簽訂補償安置協議的生效比例,規定期限內住戶簽約達到生效比例,項目便可正式實施。

去年5月,吳忠誠所住片區啟動拆遷,他由於在住戶中頗有威望被選為居民代表。徵收啟動前,老吳同徵收中心工作人員多次參與調查摸底和風險評估會,確定了90%為簽約生效比例。居民代表全程參與,評估機構居民自主選擇,搬遷補償方案公開,補償情況上墻公示……不到兩個月,住戶簽約率達95%以上。“真正‘居民做主’,項目順利啟動,大夥高興搬家。”老吳豎起大拇指。

結合本地實際,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思路印發房票,將應安置的房屋轉化為貨幣,以房票形式出具給棚改居民,由棚改居民自行向參與房票結算的房地産企業購買商品住房,滿足群眾多樣化安置需求。

“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創新工作方法,不僅找準了棚改方向,也提高了安置效率,促進了社會和諧。”重慶市城鄉建委主任喬明佳介紹,自2013年新一輪棚改工作啟動以來,截至2016年12月底,重慶累計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1108.94萬平方米、9.55萬戶,惠及群眾35萬人。

記者感言

棚戶區改造是群眾期盼的好事,但喜遷新居的過程並不簡單。尊重群眾意願,才能在千頭萬緒中抓住關鍵;創新工作方法,才能找到把好事辦好的突破口。創新也是改革,貼近百姓的創新,提高的是工作效率,彰顯的是民生情懷。(記者 崔 佳 李 堅)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