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春走筆:在上海感受“新年俗”

2017-02-01 18:3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2月1日電(記者 孫麗萍)丁酉雞年新春,記者走訪上海博物館等各大文化場館,但見觀眾如雲、遊人如織。穿梭于文化藝術展事之間,追尋文化的綿長韻味,正成為都市賀歲“新年俗”。

農曆正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迎財神日”。按照上海舊曆習俗,人們黎明即起“搶路頭”。所謂“路頭”,是江南地區信奉財神為東西南北中“五路神”,人們當以“金鑼爆竹、牲醴畢陳、爭先為利事,早起迎之”。

隨著今年上海市中心實現零煙花燃放,“迎財神”的這個大日子在上海有些悄無聲息。人們只是通過一大早開始刷屏微信朋友圈的各種財神爺像,感受傳統的“迎財神”味道。

早上10點,記者來到上海博物館。上博南門廣場上,排隊等候入場的觀眾隊伍已蜿蜒達百餘米。

上海博物館正舉辦“鴻古餘音:早期中國文明展”。此為新年首個重磅大展,不僅展出國之瑰寶西漢“金縷玉衣”,還展出224件(組)史前至兩漢時期的甲骨、青銅、楚簡、《詩經》殘石等文物。

在甲骨文展區,上海市民徐先生和兒子一起閱讀甲骨文與現代漢字對照的“數字與干支表”。8歲男孩一邊好奇地用手指著甲骨文,一邊讀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徐先生微笑地佇立一旁。

“在互聯網世紀,知識就是財富,資訊就是生産力。財富不是跪拜出來的,而是以知識與努力獲得,國人今天對‘財神’的理解已經不再那麼狹隘了。”任職于高校的徐先生對記者侃侃而談。

“我覺得,最好的過年方式就是過一個有文化味的年。古人‘一日看盡長安花’,我是一天看完上海最精彩的藝術展覽。”無錫的王小姐大早踏上了開往上海的高鐵,來到上博展廳。她向記者表示,還有好幾檔展覽要“追”,從外灘美術館到龍美術館……

中午時分,記者來到位於徐匯區的上海群眾藝術館。正在舉辦的“金雞送吉”海上年俗風情展吸引了眾多觀眾。

展廳中央,幾件色彩明艷、做工精美的清代女子吉服奪人眼球;人們還可以通過展覽了解上海乃至江南地區新年的穿衣習俗。繡荷包、虎頭鞋、虎頭帽、“銀雞報曉”金銀飾物……一件件百姓過往年節生活的實物,營造出懷舊又溫馨的年味。

“年味,都在年俗中。”上海市非遺保護協會會長高春明説,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新年須“長幼悉正衣冠”,和舞龍、舞獅、敲鑼打鼓、貼春聯、放鞭炮、挂燈籠一樣,是春節習俗的重要內容。上海群眾藝術館館長蕭燁瓔介紹,中國的年俗文化包羅萬象,群藝館當天還將舉辦“《百鳥朝鳳》:嗩吶的前世今生”講演活動,預約觀眾早已爆滿。

蕭燁瓔表示,對於上海這座向著現代化、國際化邁進的大都市而言,市民們春節之際自覺回望傳統、追溯本源,是一種美麗的“新年俗”。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