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民日報海外版:國際機構轉向看好中國經濟

2017-02-13 07:54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經濟未來會怎樣?這已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從2016年全年的GDP(國內生産總值)、投資、消費、外貿各類數據,到2017年開年的PMI(製造業經理人採購指數)和進出口等各類指標,中國經濟以企穩向好的實際表現回應著外界關切。近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普華永道等多家國際機構相繼發佈經濟預測報告,無一不對中國經濟予以積極評價和正面期待。“塌方式”下滑、“硬著陸”等論調黯然收場,國際社會轉向看好中國經濟。

多項報告預測積極

2月8日,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公佈最新研究報告《長遠前景:2050年全球經濟排名將會如何演變》。報告指出,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GDP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以市場匯率計算,中國將在2030年之前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月16日發佈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從6.6%調至6.7%,中國重回全球經濟增長率首位。報告中的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也從2016年10月份的6.2%上調至6.5%。

幾乎不約而同地,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近日均發佈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6.5%,並指出未來兩三年中國經濟將企穩。

“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我們上調了對於中國2017年增長的預測,這也是明年全球經濟復蘇預計加快的一個關鍵支撐因素。”IMF首席經濟學家莫裏·奧伯斯菲爾德這樣評價道。

良好表現培育信心

多家國際機構的積極評價,建立在去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之上。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向記者分析指出,“去年以來的供給側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使中國經濟出現了企穩向好的態勢,特別是四季度的增速比普遍預期要好。交通運輸業、現代服務業如科技研發、設計等新興産業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基於此,國際機構普遍上調對中國經濟的走勢預測。”

如果列出一張2016年以來中國經濟的賬單,一定會包含這些數據:2016年中國GDP總值突破70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6.7%;全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超59萬億元,同比增長8.1%,第三産業投資成為投資增長主要拉動力;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3萬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4%,四個季度增速穩中有升;全年進出口逐季回穩向好,2017年1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2.18萬億元人民幣,進出口雙雙實現兩位數增長……

牛犁還指出,“中國2016年的增長並非建立在大規模的財政刺激和寬鬆的貨幣供給之上,而是在經濟結構調整背景下呈現的態勢。國際機構往往根據綜合各方面因素判斷未來走勢,這表明其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信心在增強。”

發展潛力飽含希望

IMF報告指出,上調中國2017年經濟增長預期的一大原因是“預計中國將繼續提供政策支持”。

對此,牛犁認為,未來中國政策最大的期待點是旨在解決中長期問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深層次問題的體制機制改革以及系統性風險的政策防控。“以供給側改革為例,今年還要從鋼鐵、煤炭行業拓展到其他領域,並用市場化、法制化的手段進一步推進。”

在牛犁看來,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潛力在於新動能的培育和傳統動能的轉型升級。中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新動能加快成長、結構持續優化,對全球經濟的正向溢出效應將進一步增強。

牛犁説:“儘管增速放緩,但作為體量超過11萬億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對世界經濟的貢獻都是巨大的。從增量的角度看,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大貢獻國;從質的角度來看,未來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和質量、效益將進一步改善。”(記者 李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