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探尋傳統文化之美 不一樣的開學第一課

2017-02-20 16:4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記者 梁天韻 張漫子)20日開始,北京市的百萬名中小學生開啟新學期的求學之旅。記者採訪發現,不少學校的開學第一課上引入了傳統文化的元素。

“老舍先生的故居位於豐富衚同,也叫‘丹柿小院’,大家看它樸實無華的院門……”2017年春季學期伊始,北京燈市口小學優質資源帶禮士校區的同學們迎來了一位特別的老師,老舍紀念館工作人員尉淼。

隨著尉淼娓娓道來的“小衚同走出的大作家”故事,校區“走近名人故居”探訪之旅正式起航。

“老舍是地道的北京人,作品也充滿了北京味兒,是離孩子們最近的文學大家之一。”燈市口小學優質資源帶禮士校區負責人郝艷艷介紹,新學期將以“衚同裏的門”為主題,通過實地探訪、綜合實踐課等形式,引導學生追尋老北京的風情民俗,了解北京城市的歷史變遷。

聽罷老師的講解,孩子們進入綜合實踐課的課堂,畫畫、剪紙、捏黏土,自己動手做起了衚同裏的石雕、門墩、門神。

“北京稍有年代的院落都有一扇紅門,門前的門墩雕刻著精美的花樣。不管是斑駁還是翻新,都記錄著衚同獨有的歷史。”二年級八班的徐子禹告訴記者,自己寒假和父母一起走訪了內務部街的衚同,新學期還要再多“探秘”幾條老衚同。

“一日事,一日善,一日畢,一日賢”“倡禮貌,倡寬容,倡幫助,倡互動”“排起隊,回家去,做作業,要細緻……”在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的開學典禮上,2700余名學生誦讀“玉泉學子三字經”。

“腹有詩書氣自華,希望孩子們好好讀書,擁有詩意生活。將傳統文化內化於心、外化于行,成為祖國的棟樑。”北京二中亦莊學校校長王教凱説,新學期將不斷創新形式,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內傳承。

在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開學典禮上啟動了“文化·傳承2030”工程,引入茶文化、非遺剪紙、京劇、書法、篆刻、古舞蹈等課程,讓學生從中體悟仁愛、知禮、明正等傳統美德,涵養核心素養。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新修訂《北京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重要內容。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學校要將《規範》教育與校風、班風和學校文化建設相結合,利用校園電視臺、廣播站、校園網、學校微信公眾號、主題班校會、國旗下講話等多種途徑開展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教育氛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