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湖南堅守生態紅線持續加大退耕還林力度

2017-02-23 19:0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讓“帽子山”再現它本來的樣子——湖南堅守生態紅線持續加大退耕還林力度

新華社長沙2月23日電(記者 周勉)“要是晚來半個月,你們可能都進不了村。”每年到了3月中上旬,就會有大量自駕遊客涌向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油溪橋村踏春。村支書彭育晚説,實施了多年的退耕還林政策,給村裏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作為我國一項政策性最強、涉及面最廣的生態建設工程,退耕還林抬高了生態紅線,讓越來越多的“帽子山”逐漸再現它本來的樣子。

“以前大量林地被開墾出來種紅薯、玉米,但開出來的耕地只能‘靠天收’,根本養不活人。村民出去打工,地也就荒了。”彭育晚站在村口指著油溪河和兩岸的森林告訴記者,這裡的山坡因為被開墾得只有山頂有點樹,被當地人稱為“帽子山”。只要一下雨,山上裸露的泥石就會被雨水裹挾著滾入河中。

從2002年開始第一輪退耕還林以來,新化縣已累計造林超過16萬畝。如今的油溪橋村,800多畝曾經怪石嶙峋的石漠化坡地和荒地早已被鬱鬱蔥蔥的松柏覆蓋,村民們還間種上桃樹、李樹和獼猴桃等經濟果樹,不僅環境變得更好,還能通過出售水果、吸引遊人採摘等方式增加收入。彭育晚告訴記者,隨著生態越來越好,這幾年每年都有兩三萬人到油溪橋村郊遊,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從10年前的800元增加到現在的8000多元。

根據湖南省林業廳統計,通過第一輪退耕還林,湖南省森林覆蓋率從2000年的52.44%提高到目前的58%左右。每年從湘資沅澧“四水”流域進入洞庭湖的泥沙量由退耕前的1.67億噸,減少到現在的0.38億噸左右。

2014年,第二輪退耕還林工程啟動,截至2016年,湖南省已累計造林33萬畝。本輪退耕還林與精準扶貧、産業結構調整相結合,不再限定生態林和經濟林比例。

益陽市安化縣是全國聞名的“黑茶之鄉”,也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通過第二輪退耕還林新種的1.3萬畝茶葉,大幅提高了部分農民的收入。

安化縣馬路鎮蔣坪村村民蔣山川告訴記者,自己的180畝坡耕地以前種黃豆紅薯,每畝純收入只有一兩百元,如果把自己的工錢算進去,幾乎等於白幹。如今,即使是收入最低的茶葉分揀工人,每月的收入也有1700元。

而有著70多年曆史的安化白沙溪茶廠,也通過退耕還林新增了500畝茶葉基地。茶廠總經理劉新安告訴記者,茶農除了獲得國家的退耕還林補貼外,還能得到一筆土地流轉費和在茶園打工的收入,等到茶園有了效益,還能從村裏分紅。

湖南省林業廳退耕還林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規劃,湖南省林業、國土等部門將討論把全省符合國家要求的重要水源地、重金屬污染地等納入到未來幾年的退耕還林計劃中。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