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發展更顯質量效益

2017-03-04 07:5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6年我國GDP總量突破70萬億元,經濟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首,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內涵豐富、振奮人心的成績單。

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動能轉換……中國經濟發展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改革創新,提質增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後續發展的“發動機”。

面對嚴峻的經濟發展形勢,中國不僅信心十足,更展現出令人欣喜的質量效益。

産業調整有支撐

“去年,江銅聯合國內骨幹冶煉企業實施了聯合減産,其中江銅減了8萬噸銅産能。成本不能適應市場的産能,就應減掉,有舍才有得。”全國人大代表、江西銅業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保民告訴記者。

減少無效供給,優化資源配置,這一輪的産業深度調整,為促進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騰出空間、積蓄動能。

化解過剩産能,又並非僅是“一減了之”,化解過剩産能的同時要提升先進産能,通過減産量來增效益,産業調整為的是達到優化産業結構、提高綜合競爭力、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李保民代表對此頗為感慨:“江銅旗下有家生産銅箔的公司,産品附加值低,常年虧損,過去兩三年,他們精耕細分市場,同步做好産品研發,終於打了翻身仗,現在主打産品都是打破國外壟斷、附加值高的小眾産品,這一變就從以往的‘求著買’變成客戶紛紛上門‘求著賣’,前年還虧損6533萬元,去年一年就實現盈利5400萬元。”

産業調整,也意味著更精準地對接市場需求,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提質增效,瘦身健體。全國政協委員、深圳中洲集團董事長黃光苗坦言:“過去主要集中在公務消費的凈雅、湘鄂情、全聚德等高端餐飲業營收出現較大下滑,這也倒逼餐飲業加速轉型,推出更加親民、務實的産品和配套服務來提供有效供給,滿足老百姓的實際需求,全聚德推出的低價親民套餐就是例證。此外,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第三方在線支付等新手段,經歷調整後的餐飲業産品結構和發展質量更好,一些過去未有的需求也被激發出來,比如過去一些餐廳苦於沒有物流支持,無法拓展外賣業務,對接外賣網站後,營收和送餐效率都提升了好幾倍。”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但在産業調整的過程中,更好地發揮政府的“有形之手”,不斷簡政放權,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也功不可沒。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委書記魯毅告訴記者,“靶向施策去産能”要與“真金白銀降成本”緊密結合,截至2016年底,佛山市納入省考核的101戶關停企業全部出清,同時國有特困企業已出清4戶,脫困4戶。但在另一方面,也要切實減輕企業生産經營負擔,打好降成本“組合拳”。2016年佛山新停徵34項國家規定或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實現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停徵價格調節基金,為企業減負284億元。同時還重點降低了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生産要素、物流、財務等各類企業運營成本。

結構優化有方向

“目前在北京已有部分PPP模式投資農業的案例,較好地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撬動了社會資金,提升了‘三農’領域的發展質量和效率。”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星牌集團董事長甘連舫坦言,自己原本是一名農民,一直關注農業和農村的變化。“現在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採取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持鄉村休閒旅遊養老等産業和農村三産融合發展,農村的面貌為之一新,加上多方合力共同合作,農業的新産業和新形態也在不斷出現。”

農業和農村的變化,正是優化産業結構的一個縮影。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加快産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也在提升整體供給的質量和水平。

來自新能源領域的代表們對此感同身受,在轉型升級中,新能源表現亮眼,國家統計局3月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能源供給質量進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進一步提升,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全國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O陳康平建議,我國還應鼓勵並開放更多的新能源企業參與電力需求側管理,通過更有競爭力的電價競價、電力交易和創新能源服務,進行城市電力智慧化管理,促進當地經濟綠色高效發展。在電網側,我國應加快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建設,打通電力輸送瓶頸。

在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明陽風電産業集團董事長張傳衛看來,産業結構優化,也在為中國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走出去”提供紅利。“中國正引領新能源産業的發展,有責任和義務制定中國模板的遊戲規則,為世界提供中國的創新解決方案,通過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實現新能源價格的普惠。”他建議説,在能源供給方式上,投資機構、運營機構、生産機構都要多元化、社會化和市場化,打破壟斷機制。

動能轉換有新意

“去年一個在瀋陽開面館的小企業主找到浪潮,説他已經有了5家面館,想讓大數據來告訴他,第6家面館應該開在哪。”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告訴記者,這個“小問題”其實就是傳統企業的智慧選址。“我們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大數據平臺上的A創客。浪潮現在採用‘公司+創客’的形式,A創客負責使用數據,B創客負責收集和整理數據,共同為傳統産業‘觸網’提供新動能。”

提質增效,也來自於中國經濟內部新舊動能的轉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蓬勃興起,降低了中小企業觸網的門檻。數據顯示,我國早期創業活動指數為12.84,位居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前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採用,則從根本上重塑企業的進銷存流程,成為動能轉換的新引擎。“數據的價值日益體現出來,對於傳統企業來説,已經能夠看到從研發到生産到交付、售後,數據鏈條在不斷打通,指導數字化工廠、數字化企業不斷涌現。與此同時,中國企業開始學會用大數據武裝自己,分析市場需求和競爭對手的情況,最終上升為規律,形成智慧決策。”孫丕恕代表表示,傳統企業的思維模式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技術創新催生出新的服務形態。全國政協委員閆冰竹介紹説,2016年以來,國內商業銀行積極把握産業融合、技術升級的大趨勢,從以往單一的“存貸匯”服務向綜合化、全流程、一站式的綜合金融服務轉變。“在技術支撐上,它們搭建專業協同、高效聯動、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金融服務平臺,創新推出全週期、全天候、全景式的智慧金融模式,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在商業模式上,積極試水‘投貸聯動’‘債股聯動’等新模式,努力解決銀行服務科技型小微企業收益風險不匹配問題,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更為充沛的金融活水。”

技術創新也催生著新的業態,為動能轉換提供支撐。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表示,採用新的徵信技術,使用更廣泛的數據,彌補信貸數據不足,對普通人群和中小企業的信用情況進行動態的、客觀的評價,能夠推動金融服務的普及和成本下降,從而成為新常態中的“信用紅利”。讓有技術實力和大數據能力的市場化機構能夠進入徵信市場,將有助於中國徵信業從較高起點起步。他建議説,現階段應該明確監管重心,避免對市場過度干預。

不過,新動能的發力,也需要相應的制度支撐。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王計對此頗感欣慰。“去年,我提出的《關於完善國有企業員工持股制度的提案》,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關注並給予了及時答覆。近一年來,相關部委在完善國有企業職工持股制度層面做了大量工作,頒布了一系列相關配套制度,對完善國有企業職工持股制度有著深遠的積極意義,讓員工能夠享有改革紅利,激發廣大技術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創新更有動力。”(記者 陳靜 劉興 周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