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直擊熱點難點 回應社會關切
——15場發佈會展現民主開放的大國形象

2017-03-04 16:3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直擊熱點難點 回應社會關切
——15場國新辦發佈會展現民主開放的大國形象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 趙曉輝 李延霞)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密集舉辦15場新聞發佈會,規格之高、密度之大,創歷年之最。作為每年全國兩會上備受關注的一個群體,多個部門的“掌門人”在這裡提前登場,與中外媒體積極互動,直面熱點難點,回應社會關切,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更加民主、開放、透明、自信的大國形象。

見證民主開放:十多位正部長集中亮相

對位於北京市朝陽門內大街225號的國務院新聞辦來説,今年的兩會前夕有點忙。

3月2日上午11點多,剛剛就任中國銀監會主席的郭樹清回答完十多個問題後,在眾多記者意猶未盡的“追問”下走出國新辦新聞發佈廳。在此之前,已有14場發佈會在這裡陸續召開。

此輪國新辦發佈會在2017元旦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就拉開帷幕,春節後密集舉行,高峰時一天兩場。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國土資源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中國保監會、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證監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銀監會等部門主要負責人先後出席,不少部門是“一把手”和全套班子共同出席的豪華陣容。

含金量如此之大的發佈會,自然是媒體追逐的焦點,中外媒體帶著海內外對中國的關注齊聚於此。上午10點鐘召開的發佈會,往往不到9點就已經座無虛席,攝影攝像記者更是提前兩個小時到場搶機位,一些發佈會座位一加再加,正點到達的記者往往只能站著聽。

有媒體和專家稱,兩會前夕十多名正部長接踵出席國新辦新聞發佈會,“氣勢如虹、前所未有,厲害了”。

保障公眾知情權:部長“接地氣”回應關切

2017年如何更有效推動去産能?怎樣才能守護好“舌尖上的安全”?今年房價到底會不會漲?如何解決IPO“堰塞湖”的問題?出租車改革怎麼改?......從國家大政方針到百姓衣食住行,從經濟熱點到民生熱點,這些境內外輿論高度關注的問題在15場發佈會上都一一得到了權威回應。

在全國兩會召開之前的這一系列發佈會,緊緊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佈內容涉及農業供給側改革、金融支持供給側改革、房地産發展、就業和社會保障、食品安全、交通運輸業、資本市場發展等。發佈會上,各部門“掌門人”回應熱點、闡釋疑點、宣講亮點,發出各領域政策走向的“最強音”。

令媒體感到“解渴”的是,這15場發佈會“幹貨多多、鮮料不斷”。“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已啟動”“適時推出延遲退休政策”“今年資本市場改革要有新突破”“有信心解決IPO堰塞湖問題”“加快房地産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這些“高含金量”的信息不斷釋放。

在坦誠直面熱點問題的同時,部長們幽默風趣的語言、形象生動的表達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一把手”的“金句”在發佈會後廣為流傳。

用“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來形容2017年外貿形勢;用“風平浪靜好行船”來形象説明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用“牛欄關貓”來形容制度漏洞,“珍珠項鏈論”、“羽毛論”......這些“接地氣”的形象語言不僅讓莊重嚴謹的發佈會現場活潑起來,也大大增強了傳播效果,受到公眾的歡迎。

彰顯大國形象:全方位傳播中國聲音

如果説每年的全國兩會是一場新聞的“盛宴”,那麼今年兩會前的15場發佈會就是一道十分豐盛的“前菜”。

由於記者們提問踴躍,原定1個小時的發佈會常常不斷延時。在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出席的發佈會上,媒體對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讓發佈會的時間一延再延,最終時長近2個小時。

據不完全統計,15場發佈會共有638家(次)媒體參加,其中外媒266家(次)。現場媒體提問中,外媒提問佔三成,一些場次超五成。

“由於時間的關係,可能有些記者還想提問,沒有來得及,今天會場上還有我部的工作人員,大家還可以跟他們提問。”“國家統計局還要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的力度,歡迎各位記者更多的採訪,提更多的問題。”面對積極踴躍的記者,新聞發佈會結束時部門負責人作出承諾,盡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態度和立場。

連日來,發佈會上釋放的信息成為各大媒體的報道重點。許多媒體採用全媒體形式播發,開設專欄專題專版充分報道,在“兩微一端”、海外社交媒體等廣泛推送。美聯社、路透社、彭博新聞社等外媒大量報道發佈會信息,稱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

媒體評價,這些部門負責人的坦誠開放體現了“中國政府更加開放透明,中國決策者的承受力越來越高”,是“經濟景氣開始出現穩定的又一跡象”。

兩會前的這道新聞“前菜”引人入勝,可謂色香味俱全。“這離不開政府的主動對外發聲,傳遞中國經濟社會的重要信息,給媒體提供充分的新聞食材,當然也離不開媒體人的創新探索。”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方毅華説。

“必須為今年兩會前的新聞發佈點讚。”方毅華表示,幾十位部級幹部主動接受採訪,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不遮遮掩掩,不回避難點,表達方式也是精彩紛呈,讓人眼前一亮。如此的開放、透明、自信,大國氣勢、大國形象充分彰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