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政府工作報告》裏的“藍天保衛戰”,應該怎麼打?

2017-03-10 16:45 來源: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2017年單位GDP能耗要下降3.4%,綠色發展已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國務院參事、原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近日接受採訪,在他看來,打好藍天保衛戰,能源革命是關鍵。

打響藍天保衛戰 能源革命是關鍵

2016年退出鋼鐵産能6500萬噸、煤炭産能超過2.9億噸;強化大氣污染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5.6%和4%,74個重點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9.1%……

“這些數字,説明了去年我們綠色發展的力度,政府工作報告又列出了今後工作的綠色清單,力度層層加碼。”




“今年報告出現了一個新詞——藍天保衛戰,這是議題,更是戰略。”劉燕華説。有戰略,如何打好接下來的戰役?劉燕華分析,2017年我國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産能5000萬千瓦以上,全面實施散煤綜合治理;抓緊解決機制和技術問題,優先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有效緩解棄水、棄風、棄光狀況。另外,生態補償機制、資源環境預警、自然資源資産管理等具體措施也將逐步推進。

藍天保衛戰,核心是能源問題。劉燕華認為,首先,中國的資源稟賦決定了能源來源以煤為主,目前已佔60%以上,所以必須重視清潔煤技術,著力發展可再生資源。其次是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中國單位GDP能源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這説明我國經濟結構還相對粗放,須往精細化方向發展。第三是能源結構轉型過程中,能源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關係正發生變化,中國的能源供給方式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體系,都是發電上網、統一分配,新能源革命時期,分佈式能源正成為新方向。

綠色發展各方發力,創新服務體系需升級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社會共識。綠色發展離不開頂層設計,《“十三五”規劃》從農業、工業、能源、交通、城市建設以及生態治理等六個角度,對我國綠色發展做了總體部署;農業部、工信部、能源局、交通部以及住建部已分別部署各自主管領域的綠色發展工作;財政部、環保部、統計局、審計署以及“兩高”著力完善相關配套機制。多部委配套文件密集出臺,支持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各方發力,歸根到底,究竟要“綠”什麼?

在劉燕華看來,第一是“綠”生態,要注重生態保護與修復;第二就是“綠”産業,著力發展環保、節能、低碳的産業,如智慧製造、新材料、垃圾處理等;第三是“綠”消費,提倡宜居、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後是“綠”文明,通過法律、行政手段,提升公民素養,讓綠色理念深入人心。

轉型升級必定有陣痛,佈局調整必然面對利益重組和分割。綠色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發展綠色新興産業需要更大支持空間。“政策層面有頂層設計,但關鍵還是在地方、企業和社會各方面要逐步落實。産業結構調整利益觸動非常激烈,供給側改革得在能源領域深入開展下去。”劉燕華説。

如果説傳統經濟發展離不開資源、投資的驅動,綠色發展關鍵要靠創新驅動。而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每年取得科技成果3萬多項,最終轉化率只有5%左右。“創新成果轉化就如鯉魚跳龍門,政府要做的就是想方設法把水位抬高,即創造環境,做好創新服務平臺。”

讓人才流、信息流、物質流順暢流動,創新服務就是要把創新過程中的各環節串起來。當前科技成果轉換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創新鏈條不暢,産業延續或者市場開拓沒跟上。對此,劉燕華認為除了傳統創新路徑,當下也應抓住“逆向創新”機遇。傳統創新是根據研究成果逐漸轉化,使之變成産品進入市場,週期非常長。逆向創新則是在大數據時代,根據市場需求和對未來的預測設計産品,其支撐體系涵蓋技術指導、學科嫁接、市場接軌、法務諮詢、財務核算等,“而這意味著,未來對創新服務體系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劉燕華説。(李紅)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