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精心佈局,十年科技創新大幅提升林木種業競爭力

2017-03-13 11:26 來源: 科技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科技部和國家林業局立足我國林木育種的戰略需求,結合當前國內外發展現狀與趨勢,編制並印發《主要林木育種科技創新規劃(2016~2025年)》。《規劃》承載了中國林木育種科研人員的美好願景,描繪了未來十年中國林木種業大發展、國際競爭力和貢獻力不斷提升的宏偉藍圖。

一、聚焦四大戰略,十年規劃應運而生填補空白

《規劃》一經發佈就被視為未來十年我國林木育種科技創新的行動綱領。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是《規劃》制定的指導思想;支撐林業生態文明建設與多樣性創新發展,促進林業扶貧,是《規劃》的重要內容。《規劃》聚焦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障木材安全、加強糧油安全、提升我國種業國際競爭力四大戰略目標,結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國家方略。圍繞發展需求,明確戰略佈局,堅持長短結合,保障穩步發展的基本原則,完善創新體系,實現重點突破,對林木育種科技創新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

“圍繞四大戰略,加快推動品種創新和更新換代,當前迫切需要選育抗乾旱、耐鹽鹼、抗病蟲等林木新品種,為國家生態安全建設提供支撐;通過選育高産優質林木新品種,提高森林生産力,增加木材供給,為保障國家木材安全提供支撐;通過選育高産優質高抗木本糧油新品種,能夠提高木本糧油産量和效益,促進木本糧油産業發展,為保障國家糧油安全提供支撐。當今世界,資源和市場的爭奪日趨激烈,很多國際林木種業企業加緊佈局搶佔中國市場,必須通過大力加強主要林木育種科技創新,做大做強我國林木種業,提高我國林木種業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林木種業經過四十年多的發展,每一次品種上的突破都推動了林業跨越式發展,取得了突出成績,但也面臨嚴峻挑戰,與國際林木種業創新發展趨勢比,仍有較大差距。《規劃》客觀反映了我國林木種業的發展現狀、對種業創新的重大戰略需求和制約種業發展的科技問題,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戰略目標,制定了重點任務和種業科技工程,科學佈局了未來十年我國林木種業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凝聚了關鍵科技問題,有利於強化創新體系,提升創新能力,指導創新行動,對促進我國林木種業創新發展,支撐現代林業與生態文明建設將提供有力的戰略保障。

二、明確五項任務,問題導向抓住育種研究“牛鼻子”

以楊樹為例,一個育種週期需要八到十年。如果一個人三十歲開始從事育種工作,一輩子“育三代”就退休了。從育苗到開花具有長期性,從造林到性狀選擇也具有長期性,而林木育種創新就是要解決這兩個長期性問題。

《規劃》抓住了林木育種研究工作的“牛鼻子”,提出建立長期的育種基地,不僅回應了育種專家的呼籲,更是滿足了基層育種研究的迫切需求。《規劃》通過制定加強林木種質資源保護與管理;加快優良品種選育和種苗培育;加強林木良種繁育與推廣;強化林木種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促進種業産業發展五項重點任務來有效解決育種的長期性問題,體現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體現了國辦109號文件的內涵,突出了國家安全需求,突出了品種導向。

在重點任務方面強調了高水平育種創新平臺建設與長期育種基地、良種區試基地和良種基地等的協同發展,構建林木良種多元化、規模化的生産供應體系和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國家良種基地、保障性苗圃和企業結合的林木良種生産與繁育基地,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新機制建設,構建林木種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強上下游産業深度融合,通過産業鏈創新體系構建與強化良種生産單位的地位,促進種業科技水平的提高、良種生産與推廣利用。

創新是林木種業發展的原動力,《規劃》以種業需求和制約科技研發的長期性問題為核心,制定了重點科技任務,將有力保障林木種業的創新發展。如果規劃能夠有力實施,必將對攻克我國林木種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和促進種業全面創新發展發揮重大推動作用,也將為我國的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和林業産業發展奠定更堅實的戰略基礎。

三、實施六大工程,科研、應用緊密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工作者要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為解決科研應用兩張皮問題,《規劃》實施生態抗逆樹種育種工程、速生用材樹種育種工程、珍貴樹種育種工程、經濟林樹種育種工程、觀賞植物育種工程和竹類植物育種工程六大種業科技工程。針對種質資源、品種創制、良種繁育、種苗推廣等重大技術環節,將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集成示範進行全産業鏈系統佈局,按照當前我國林木育種發展現狀,結合國家造林需求和市場需求,兼顧百姓脫貧致富,突出品種導向,提高自主研發創新能力,通過做好基礎研究,創新良種繁育技術,推動全鏈條一體化組織實施。

《規劃》設計的六大種業科技工程充分體現了林業的多樣性與全面創新發展理念,涉及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方方面面,相關領域的種業科技創新與良種培育成果將有力促進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同時,將林木育種作為推動現代林業建設的核心動力,通過科技工程帶動林木種業上下游産業發展,也將為農民脫貧增收提供新途徑。

在專業科技工程規劃上,將科技成果的集成示範作為工程實施成效的重要標誌,將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與之密切結合,確保了科技成果的及時示範展示,為成果進一步轉化與推廣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林木種質創新的保障體系與運行管理機制的改革創新建設,將轉變現有林木種業科技創新的資源分散、內容重復、研發低效、轉化乏力等問題,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利於林木種業創新的可持續發展。

四、穩定五大保障,全面支撐我國林木種業做大做強

“如果沒有保障,隊伍要散、資源要丟。”這是林木育種科研工作者的普遍擔憂。

中國林木育種具有公益性和長期性,需要政府的穩定投入保障和持續開展研究。《規劃》制定了統籌優勢資源、完善體制機制、強化穩定支持、鼓勵協同創新和加強國際合作五項保障措施,明確政府間林木育種事權和責任劃分,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優先向林木育種工作聚集,積極促進國內外多樣化的科技協同創新與人才隊伍建設,落實植物新品種知識産權保護,支持企業加強育繁推一體化經營等制度,通過開放、共享促進有力地保障林業種業創新發展。

在保障措施制定上,《規劃》強調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把林木育種各項保障措施落到實處;通過體制機制建設,鼓勵支持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和育繁推一體化經營,探索“工程+基地+企業”、“科研院所+高校+龍頭企業”等現代林木育種技術集成與示範轉化模式;在財政投入保障方面,加大對林業育種基礎理論研究、種質資源保存、長期穩定的育種基地建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創新平臺建設與維護等投入力度,通過加強對生態脆弱區林木良種繁育與推廣的資金支持,加強人工林良種補貼力度,擴大經濟林良種補助範圍等;鼓勵協同創新,積極建立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産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等産學研合作組織,促進實現種業科技創新服務的鏈式整合,提高創新成果的産業鏈體系轉化;鼓勵國內優勢林木育種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開拓國外市場,支持到境外特別是與“一帶一路”周邊國家開展互利共贏的林木育種科研和種子生産經營合作。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領域和主要陣地。林木良種是林業生産最基本的優質生産資料,是林業發展的命脈和促進林業産業發展的原動力。未來十年,隨著《規劃》的深入實施,必將推動良種競爭能力和保障能力的提升,進一步夯實我國林木育種科技攻關及種業創新平臺建設,我國林木種業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必將得到全面提升。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