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總理的“前行”信號展現堅韌意志

2017-03-16 18:00 來源: 鳳凰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面對內外交織的重重困難,李克強總理表現出一如既往的穩健與坦誠。擺事實、講道理、談出路,沒有刻意回避困難,也沒有過分強調外因,而是以坦誠的姿態指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與路徑。

依然是金色大廳,依然是溫和而堅定。兩會閉幕,媒體及公眾關注的焦點時刻如期而至。今天上午10時30分許,簡單的道“辛苦”之後,李克強總理“單刀直入”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新一屆政府施政已進入第五個年頭,擺在總理面前的,依然是一個複雜多變的世界。一方面,世界經濟增長低迷態勢仍在延續,經濟和貿易增速7年來最低,“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主要經濟體政策走向及外溢效應變數較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另一方面,我國發展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利益關係深刻調整,影響社會穩定因素增多。

面對內外交織的重重困難,李克強總理表現出一如既往的穩健與坦誠。擺事實、講道理、談出路,沒有刻意回避困難,也沒有過分強調外因,而是以坦誠的姿態指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與路徑,表現出絕大的破局勇氣與堅韌不拔的改革意志。困難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動搖。

總理説,我們要創造環境,提供條件,而不是靠政府去驅動,是讓人民群眾的智慧去創造。中國不會也不允許出現大規模失業。他説,對中國來講,不發展是最大的風險。我們保持中高速的穩定增長,本身就是在為世界穩定做貢獻。總理説,要用壯士斷腕的精神堅韌不拔地加以推進,要向依法依規的市場主體發出“前行、前行、再前行”的信號;向依靠勞動創業創新者亮起“可以、可以、再可以”的綠燈……

總理的底氣與信心來自哪?其一,來自於中國規模龐大的市場,配套齊全的産業,充裕的人力資源,以及國內區域之間發展的不均衡。總理在回答“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問題時指出,3年多來,每天平均有4萬個以上市場主體註冊登記,那就相當於每年新增1000多萬個。這樣的規模相當於一些國家中小微企業的總量,以此作為就業的先導,足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彈性。

這也使得中國儘管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新增城鎮就業仍連續四年實現1300萬人以上。這是因為有一個有利於創業就業的環境。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所提的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當中,更是將新增城鎮就業指標從去年的1000萬人,抬高到1100萬人。不僅如此,中國市場也加快了世界經濟的復蘇,總理披露,僅去年一年,中美的貿易、投資給美國創造的就業崗位過百萬個。

其二,信心也來自堅韌不拔地推進政府轉變職能、自我改革。而這一點,往往更為重要。畢竟,市場的活力、經濟的彈性乃至發展的動能,與“軟環境”息息相關。總理説,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三位一體的,也就是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事中事後監管和優化對人民群眾的服務上,把市場的準入放寬了,那就要為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營造環境。

這其中並不是沒有阻力、窒礙,甚至也有懶政、怠政、不作為,但四年來政府以足夠的韌性與勇毅自上而下強力推進,也贏得了民眾與市場主體的歡迎,至少從目前的市場反饋看,效果十分明顯。社會的活力從哪來?經濟的動能如何釋放?老百姓的信心如何體現?市場主體如何才能“前行、前行、再前行”?與政府治理現代化有著密切的關聯,仍在於政府的“可以、可以、再可以”!

其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的根本路徑,則在於民眾與政府的良性互動,在於民生福祉的落實到位,在於上下同欲、勠力同心。總理10日在安徽團曾表示,只要就業好,GDP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可接受。這裡並不是將就業與GDP增速對立起來,而是旨在強調,與GDP增速相比,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仍是為政之要、民生之本、財富之源、發展之基。

循此出發,方可理解總理何以會為農民工拿不到工錢發怒;理解總理何以對“營改增”這一稅制改革有著熱切期待,期待這項改革能夠“推動服務業發展、帶動大量就業”;理解總理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對共享經濟的厚愛。畢竟,正如總理此前説過的:“一個國家的繁榮進步,還是在於億萬民眾的參與,這也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當然,困難和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總理此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及,環境污染形勢依然嚴峻,在住房、教育、醫療、養老、食品藥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人民群眾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涉企收費多、群眾辦事難等問題仍較突出,行政執法中存在不規範不公正不文明現象等等。

而改變的關鍵無他,正在“前行、前行、再前行”,“可以、可以、再可以”。對於中國這個經濟總量已經超過74萬億元人民幣的大塊頭來説,惟有以堅韌不拔的意志與定力,直面挑戰,敢於擔當,全面深化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新舊動能轉換,讓老百姓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胡印斌)

0000.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